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堤遏的意思、堤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堤遏的解釋

堤防,堤岸。《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 魏 以 吳 軍入其疆土,恥於受侮,命大将 吳遵 、 諸葛誕 等率衆七萬,欲攻圍兩塢,圖壞隄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堤遏"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構詞法角度解析:

  1. 單字釋義

    • 堤:《說文解字》釋為"滞也",指用土石構築的擋水建築,《康熙字典》引申為"凡限隔水文者皆曰堤"(來源:《漢語大字典》電子版)。
    • 遏:甲骨文字形從曷從辵,《爾雅·釋诂》注"止也",本義為阻止、攔截,《詩經·大雅》有"式遏寇虐"用例(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2. 複合詞解析 二字組合後構成并列式動詞短語,特指通過修築堤壩實施攔截的治水行為。明代治河文獻《河防一覽》載:"堤遏洪流,束水攻沙",佐證該詞在古代水利工程中的專業用法(來源:中國水利史數據庫)。

  3. 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鮮見使用,其概念被"防洪堤""攔河壩"等術語取代。但在曆史文獻研究中仍具專業價值,《中國水利百科全書》将其列為古代治水技術術語(來源: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官網)。

網絡擴展解釋

“堤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堤遏”指堤防、堤岸,即用于阻擋水流或防洪的構築物。該詞由“堤”(防水建築)和“遏”(阻止)構成,字面含義為“用堤壩遏制水流”。

二、古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記載了魏國為抵禦吳軍進攻而破壞堤遏的史實:

“魏以吳軍入其疆土,恥於受侮,命大将吳遵、諸葛誕等率衆七萬,欲攻圍兩塢,圖壞堤遏。”

三、用法與辨析

  1. 本義:指具體的堤岸結構,如河堤、海堤等。
  2. 引申争議: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解釋為“阻止某種勢力或行為”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或權威辭書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四、總結

“堤遏”在傳統文獻中主要指實體堤防,現代使用建議優先采用本義。若需表達“遏制”的抽象含義,可選用“遏制”“遏止”等更通用的詞彙。


注:以上解釋綜合參考了《三國志》原文及權威詞典釋義,非權威釋義已标注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班鸠襃鄂八闼飑飑不見的逋峭不虞之隙差錯犲山敞臉蟾桂腸子摴蒱大駕大令調斂諜間羝羊困牍聿貳適蛾揚風操風起雲蒸夠勁貴真國利酣醺薦延憍暴街面兒上積毀消骨急要蠟染嘹唳隆向摸哨南淮内焰浦溇趫猛豈非人亡家破三鬣松膳宿攝威拾菜娘市場調節價獸糖蘇隄甛睡梯榮惕隱通路子王人韋弱委屬烏骨雞物穆下放校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