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漢書·王褒傳》:“過都越國,蹶如歷塊”。 顔師古 注:“如經歷一塊,言其疾之甚”。後以“歷塊”形容疾速。 唐 杜甫 《大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峽》詩:“出塵皆野鶴,歷塊匪轅駒。” 宋 陳師道 《寒夜有懷晁無斁》詩:“萬裡初歷塊,前驅告醺暮。” 明 吳承恩 《贈衛帥某榮膺選任障詞》:“駿邁則紫燕排空,騁千都於歷塊;意氣則文虹掛澗,爛五色於幹霄。”
(2).引申指不羁之才。 宋 蘇轼 《次韻劉湜峽山寺見寄》:“旋觀真歷塊,歸卧甘破屋。”
(3).指駿馬。 宋 楊萬裡 《和蕭判官東夫韻寄之》:“尚策爬沙追歷塊,未甘直作水中鳧。”
"曆塊"是一個具有古漢語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與現代常用義項如下:
字面本義
"曆"指經過、越過,"塊"指土塊或地面,組合意為快速跨越土地,引申形容行動迅疾。典出西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過都越國,蹶如曆塊",描寫駿馬疾馳如跨越土塊般輕捷(《昭明文選》卷四十七)。
現代引申義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形容處理事務幹脆利落,或比喻輕而易舉完成艱巨任務。如:"他曆塊般地解決了技術難題"(《現代漢語大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該詞最早見于王褒賦文,唐代顔師古注《漢書》釋為:"如經曆一塊,言其疾之甚",強調速度之快(《漢書·王褒傳》注)。宋代洪邁《容齋隨筆》進一步引申為"喻事之易成"(卷五),奠定現代用法基礎。
適用于書面語及正式場合,常見于文學創作、政論文章中對高效行為的描述,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
參考資料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收錄于《昭明文選》
顔師古《漢書注》,中華書局點校本
《現代漢語大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開明出版社
《當代漢語用法詞典》,語文出版社
“曆塊”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其解釋和出處如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曆塊”解釋為“時間流逝迅速”,但此用法未見于傳統經典,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建議在正式語境中優先采用前三類傳統釋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原文及曆代注釋(來源1、4、6)。
按院柏成寶轝奔波别才别宮亳殷布帛菽粟不識閑兒柴桌大鹹德配天地丁家鶴返覆風鶴桴檝鋼瓶更變還嗣悍誕河東三鳳荷校戶辚渾渾蒙蒙家菊翦發待賓講話交發狡數結客旌旄鯨鱏羁遊雷峰夕照連好淩上虐下立談冒夜懋着滅收冥衣秘濇摹楷女館潘沐祛邪山崩川竭勝朝收撮熟看澌靜私理談古天烖停手退潮窐孔窩兒薄脆烏雲熹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