禘樂的意思、禘樂的詳細解釋
禘樂的解釋
禘祭時所用的音樂。《左傳·襄公十年》:“ 魯 有禘樂,賓祭用之。” 杜預 注:“禘,三年大祭,則作四代之樂。别祭羣公,則用諸侯樂。” 孔穎達 疏:“禘是禮之大者,羣公不得與同。而於賓得同禘者,敬鄰國之賓,故得用大祭之樂也。”
詞語分解
- 禘的解釋 禘 ì 古代帝王或諸侯在始祖廟裡對祖先的一種盛大祭祀:“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古代宗廟四季祭祀之一。 細察:“觀者禘心。”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 樂的解釋 樂 (樂) è 歡喜,快活:快樂。樂境。樂融融。樂不可支。其樂無窮。樂觀(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樂天(安于自己的處境而沒有任何憂慮)。 使人快樂的事情:取樂。逗樂。 對某事甘心情願:樂此不
網絡擴展解釋
“禘樂”指古代帝王或諸侯在舉行禘祭時使用的特定音樂,是祭祀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與用途
- 基本定義:禘樂是禘祭專用的禮樂,根據祭祀規模不同,其規格有所區别。例如,魯國的禘祭使用“四代之樂”(即虞、夏、商、周的古樂),而一般諸侯祭祀則用較低規格的樂曲(、)。
- 使用場景:主要用于祭祀始祖或天地,如《左傳》記載,魯國在賓祭(接待貴賓的祭祀)中也借用禘樂以示尊重()。
2.相關背景:禘祭的分類
禘祭是古代重大祭祀之一,分為三類():
- 大禘:祭天,屬最高規格的郊祭。
- 殷禘:宗廟五年一次的大祭。
- 時禘:夏季舉行的宗廟四時祭之一。
禘樂在不同類型的禘祭中可能有調整,但核心功能是營造莊重氛圍,體現對祖先或天地的敬畏。
3.文化内涵
- 象征意義:禘樂不僅是音樂,更是禮制的一部分,通過“審谛祖先功德”(即細察祖先德行的優劣)強化統治合法性(、)。
- 文獻記載:《說苑》提到“禘者,谛也”,強調祭祀時需通過音樂與儀式達到精神層面的溝通(、)。
禘樂是古代禮樂制度的重要載體,其使用嚴格遵循等級與場合,兼具宗教性與政治性。如需更完整的文獻記載,可參考《左傳·襄公十年》及《說苑》相關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禘樂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其意思是祭拜神靈的儀式和樂器音樂。
拆分部首和筆畫:
禘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為示字旁,右邊為士字旁。禸為示字旁,表示身體的行走;土表示土地、祭祀。禘一共有8個筆畫。
來源:
禘樂一詞最早出現于《尚書·洪範》中,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皇帝進行祭祀活動時使用的正式名稱。
繁體:
禘樂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禘字在古代的寫法略有不同,主要是在部首的形狀上有所變化。示字旁的“禸”在古代寫法中更像是一個卧着的人的形象。
例句:
1. 皇帝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禘樂儀式。
2. 祭祀祖先時,我們會演奏禘樂。
組詞:
禘儀、禘祀、樂器、音樂、儀式
近義詞:
祭祀、祭祭、禮儀
反義詞:
喜慶、歡樂、娛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