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角的意思、風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角的解釋

1.古代占卜之法。以五音占四方之風而定吉兇。《後漢書·郎顗傳》:“父 宗 ,字 仲綏 ,學《京氏易》,善風角、星筭、六日七分。” 李賢 注:“風角謂候四方四隅之風,以占吉兇也。”《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三年》:“己亥,帝自 晉陽 奉太後還 鄴 ,至 紫陽 ,遇大風。舍人 魏僧伽 習風角,奏言:‘即時當有暴逆事。’”《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有一術士,號 富春子 ,善風角鳥占, 賈似道 招之,欲試其術,問以來日之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鄭成功 據 臺灣 時,有 粵 東異僧泛海至,技擊絶倫,袒臂端坐,斫以刃,如中鐵石;又兼通壬遁風角。”

2.角笛聲。 唐 賈島 《行次漢上》詩:“ 漢 主廟前 湘水 碧,一聲風角夕陽低。” 明 何景明 《十月一日》詩之二:“暮燈喧巷哭,風角起邊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風角是中國古代占卜術的一種,指通過觀察風向、風力、風聲等自然現象來預測吉兇或判斷人事變化的方法。其核心是將風的方位、強弱與陰陽五行、天幹地支等理論相結合,形成一套系統的占驗體系。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原理

  1. 字義溯源

    「風」指自然氣流,「角」本義為方位(如東北、東南等「八風」方位),合指觀測風的方位與特徵以占卜。古人認為風是天地之氣流動的體現,可反映人事興衰與天道意志。

    來源:《後漢書·郎顗傳》載「父宗,學《京氏易》,善風角星算」;《乙巳占》卷十「候風法」。

  2. 理論基礎

    以陰陽五行、幹支曆法為框架,將風分為八類(如「條風」「景風」等),對應八卦方位與時令。例如:

    • 春分東風:主生發,吉;
    • 冬月北風:主肅殺,兇。

      來源:《史記·律書》「八風」說;《開元占經》卷九十三「風占」。


二、操作方法與應用場景

  1. 觀測要素

    • 風向:以「八風」對應人事(如東風主穀物豐收,西風主兵事)。
    • 風聲:如「宮風」聲如雷鳴,主災異;「商風」淒切,主刑殺。
    • 風速與形態:驟風(「暴風」)主變亂,持續和風主祥瑞。
  2. 實用領域

    • 軍事:預測戰事勝負(如《三國志》載諸葛亮「借東風」實為風角術應用)。
    • 農業:判斷氣候與收成(《淮南子》載「春風至則穀物生」)。
    • 災異預警:如《漢書》記大風折木預示政變。

      來源:《武備志·占度載》「風角篇」;《農政全書》「占候」章節。


三、文化意義與學術傳承

風角術體現了古人「天人感應」的哲學觀,是中國氣象學與占卜文化交融的產物。其方法被收入《乙巳占》《開元占經》等典籍,並影響後世六壬、奇門遁甲等術數。唐代李淳風、明代劉伯溫均以精於風角著稱。

來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術數類》;《中國方術大辭典》(廣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


參考文獻

  1. 範曄,《後漢書·郎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李淳風,《乙巳占》,收錄於《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天文卷》。
  3. 瞿曇悉達,《開元占經》,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本。
  4. 陳維輝,《中國方術大辭典》,廣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
  5. 班固,《漢書·五行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風角”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古代占卜方法

指通過觀測風向、風力及方位來預測吉兇的方術,屬于古代術數的一種。具體方法是以“五音”(宮、商、角、徵、羽)對應四方之風,結合陰陽五行理論進行占斷。例如:

二、角笛聲或風聲

在文學作品中,常借指邊塞或凄涼場景中的笛聲或風聲。例如: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現代航空術語中“風角”指航迹線與風向的夾角(WA),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建議優先參考占卜與文學兩類傳統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充滿酬勸床棱祠享從小麤莽打群架大受小知打喳喳雕僞地藏定王台鬥蟻鵝溪烽煙覆觞脯脡詭殊宏毅緩步當車昏聩無能火炭子戶說交叉火網絞纏節適舊事重提開沽抗辯刻蠟枯澤老大徒傷悲連階累任僚介厘嫂理所不容柳絲論交蒙聾凝澄凝靜千斤使遷莺出谷窮家子全氣曲閣篩子喂驢讪疵山怪蛇含射室石黃首術嗣功松柹透徹沱若先請銷算蕭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