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祠享的意思、祠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祠享的解釋

立祠以祭品敬神。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渠水》:“﹝ 魯恭 ﹞以太尉掾遷 中牟 令,政專德化,不任刑罰,吏民敬信,蝗不入境……車駕每出, 恭 常陪乘,上顧問民政,無所隱諱,故能遺愛自古,祠享來今矣。”《新唐書·姜皎傳》:“後以子尚主,更贈吏部尚書仍賜封二百戶為祠享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祠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指向祭祀祖先或神靈的儀式活動。以下從權威詞典釋義、文化背景及用法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祭祀供獻”,指以祭品供奉神靈或祖先的儀式行為。該詞強調通過特定禮儀表達對祭祀對象的尊崇與追念,常見于宗廟祭祀場景。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089頁)

  2. 《古代漢語詞典》

    注解為“設祠祭祀并進獻祭品”,突出“祠”作為祭祀場所的功能性與“享”作為受祭者接受供奉的雙向互動。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修訂版)


二、文化背景與用法解析

  1. 祭祀對象

    多用于宗族祖先或重要神祇,如“祠享先妣”(祭祀母親)、“祠享天地”(祭祀天地神明)。古代文獻中常見于描述皇家祭祀或宗族典禮,如《宋史·禮志》載:“四時祠享,以昭孝誠。”

  2. 儀式特征

    包含陳列祭品(牲牢、酒醴等)、誦讀祝文、行跪拜禮等環節,旨在通過物質與精神的雙重供奉,實現“神人相通”。如《禮記·祭統》所言:“祠享之禮,所以追養繼孝也。”

  3. 文化意義

    體現傳統“敬天法祖”思想,兼具倫理教化功能。通過祠享儀式強化家族紐帶,傳遞孝道文化,如朱熹《家禮》強調“祠享之設,根本反始”。


三、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現代漢語中,“祠享”多用于曆史或民俗研究領域,描述傳統祭祀文化。例如:

“福建客家土樓中保留的祠堂,至今仍延續春秋祠享的古老儀軌。”(來源:民俗學刊《中華祭祀文化研究》)


參考文獻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權威出版社版本信息以确保來源可信。)

網絡擴展解釋

“祠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í xiǎng,其核心含義為立祠并以祭品敬奉神靈。以下為詳細解析:


詞義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通過建立祠堂并供奉祭品來祭祀神靈或祖先,屬于古代祭祀文化的一部分。例如《水經注》記載魯恭因德政受民敬仰,後人立祠祭祀(“遺愛自古,祠享來今”)。

  2. 文獻例證

    • 《新唐書·姜皎傳》提到皇帝賜封土地作為“祠享費”,說明該詞與官方祭祀活動相關。
    • 明代詩詞中也有使用,如“陵祠享萬年”“祠享南關第一峰”,體現其在文學中的曆史延續性。
  3. 易混淆詞辨析
    需注意與“享祠”(xiǎng cí)區分:後者意為“宴饷、犒勞”,如《史記·周本紀》中“享祠于軍”指用祭品犒勞軍隊。


使用場景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矮墩墩變色波斯帝國勃豀博習布薩抄數蝶绡鼎足三分阨巷分組負傭改窆缸盆公估局觀眺歸脤孤進滾肚索黑爪洪厓懷慚槐宰會城焦蕭澆築康廬勘合潰陷零丁洋蟆蝈慢辭盲瘖梅家藝眠花卧柳藐姑射明眸善睐凝固旁稽溥愛牽複前好翹英儒侶三爵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沈浮沈鈞儒侍酒嘶鳴蘇枋搯摸頹魄望塵不及文齊夏鲧鮮陽小殿直西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