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享的意思、祠享的詳細解釋
祠享的解釋
立祠以祭品敬神。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渠水》:“﹝ 魯恭 ﹞以太尉掾遷 中牟 令,政專德化,不任刑罰,吏民敬信,蝗不入境……車駕每出, 恭 常陪乘,上顧問民政,無所隱諱,故能遺愛自古,祠享來今矣。”《新唐書·姜皎傳》:“後以子尚主,更贈吏部尚書仍賜封二百戶為祠享費。”
詞語分解
- 祠的解釋 祠 í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祠廟。宗祠。 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詞)。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 享的解釋 享 ǎ 受用:享福。享樂。享譽。享年(敬辭,享有的年歲,對人或朝代而言)。享受。享用。享有。享國(帝王在位年數)。安享。分享。 貢獻(指把祭品,珍品獻給祖先、神明或天子、侯王),上供:享堂。享殿。
網絡擴展解釋
“祠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í xiǎng,其核心含義為立祠并以祭品敬奉神靈。以下為詳細解析:
詞義解釋
-
基本定義
指通過建立祠堂并供奉祭品來祭祀神靈或祖先,屬于古代祭祀文化的一部分。例如《水經注》記載魯恭因德政受民敬仰,後人立祠祭祀(“遺愛自古,祠享來今”)。
-
文獻例證
- 《新唐書·姜皎傳》提到皇帝賜封土地作為“祠享費”,說明該詞與官方祭祀活動相關。
- 明代詩詞中也有使用,如“陵祠享萬年”“祠享南關第一峰”,體現其在文學中的曆史延續性。
-
易混淆詞辨析
需注意與“享祠”(xiǎng cí)區分:後者意為“宴饷、犒勞”,如《史記·周本紀》中“享祠于軍”指用祭品犒勞軍隊。
使用場景
- 曆史與宗教:多用于描述古代官方或民間祭祀儀式。
- 文學表達:詩詞中借“祠享”體現對先賢的尊崇或曆史傳承。
參考資料
- 釋義來源:《漢語大詞典》《水經注》《新唐書》等()。
-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明代詩文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祠享(cí xiǎng)是一個詞彙,表示祭祀祖先或英靈時所進行的儀式。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示”(礻)和“享”(亥),示部是“祭祀”的意思,享部是“享受”的意思。祠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于描述祭祀活動。在繁體字中,祠享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祠享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獻記載,有時候祠享用“祠”(祭祀場所)和“享”(享受)兩個字分開寫。例如:“祭拜神靈,享用美食。”不過,現代漢字的寫法已經統一為“祠享”。
以下是一個關于祠享的例句:
祖先的祠堂裡,我們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祠享儀式,以表達我們對祖先的敬意和感激。
祠享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如下:
組詞:祠堂、祭祀、祖先、儀式、祭拜、敬意
近義詞:祭祀、祭拜、祭奠、祀拜
反義詞:忽視、草率、漠視、輕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