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條狀的幹肉。 明 張煌言 《代内人獄中有寄》詩:“上堂潔脯脡,下堂代斑襴。”
“脯脡”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經過加工制作的幹肉條。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的釋義,“脯”本指肉幹,“脡”特指直條狀的肉,二者組合後構成複合詞,特指古代祭祀或宴飨時使用的條形幹肉,常見于先秦文獻記載。
從構詞角度分析,《說文解字》釋“脯”為“幹肉也”(中華書局,1963年許慎著),而《禮記·曲禮》鄭玄注提到“脡,直也”,說明該詞強調肉品的形态特征。在《周禮·天官·膳夫》中記載的“脩脯”制度,可印證脯脡在古代禮制中的特殊地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鄭玄注本)。
值得注意的是,《論語·述而》中“自行束脩以上”的“脩”即指此類幹肉,孔穎達疏明确将“脩”與“脯”并列為古代士人交往的重要禮儀用品(中華書局,2000年《十三經注疏》本)。這一用法在漢代賈誼《新書·禮篇》中也有類似記載,進一步佐證了該詞的禮制内涵。
“脯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ǔ tǐng,其核心含義為條狀的幹肉。以下是綜合搜索結果的具體解釋:
詞義解析
文獻例證
明代張煌言在《代内人獄中有寄》一詩中曾使用該詞:“上堂潔脯脡,下堂代斑襴。” 此處“脯脡”可能暗喻簡樸的生活或祭祀用品。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特定語境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研究領域。
注意:以上解釋基于網絡搜索結果,因來源權威性較低,建議通過權威詞典或古籍進一步查證。
安肆柏洞保價郵件扁桃麃麃必丢疋搭撥滅惝恍朝庭車駁車輻牀帷楚路方山巾犯暑夫頭工間操黑轓弘粹侯封歡鄰毀方婚因獲志計價津梁橘核看玩口重曠亮量置陵懱流暢龍井寺美術片門路暮雨憑信破暝凄薄且并豈巨趨時奉勢軟棉色拉賞慰神助世功試香羅刷亮私學館縮闆湯飯套杯投腦酒土塑違返宵雨謝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