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先請示。《後漢書·黨锢傳·李膺》:“ 膺 知其狀,率将吏卒破柱取 朔 ,付 洛陽 獄。受辭畢,即殺之。 讓 訴冤於帝,詔 膺 入殿,禦親臨軒,詰以不先請便加誅辟之意。” 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 建武 三年,詔曰:‘吏不滿百石,下至墨綬長相,有罪先請。’ 朔 為縣令,法應先請,然後加刑也。”
“先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表示在行動前先征求對方意見或請示上級,體現尊重與遵守規則的态度。例如:
源自西漢的“先請”制度,核心是貴族官僚犯罪時需優先向皇帝請示,經裁決後方可處罰。這一制度被後世沿襲,主要特點包括: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成語釋義與曆史背景,需根據具體文本判斷詞義指向。
先請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先請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先和請,先的部首是八,請的部首是讠。先的筆畫數是9,請的筆畫數是8。
先請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用于表示一種禮貌的方式。在古代社會中,人們非常注重禮節,所以在進行任何行為之前,都會先請對方的允許或讓步。
雖然先請是現代漢字寫法的簡化字,但在繁體字中,先請的寫法仍然保留着更多的筆畫。先請的繁體字寫作「先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并不同于現在的标準字形。而先請這個詞也不例外。在古時候,先請的寫法為「先請」,其中「請」字的上方寫着一個「言」字,表示請的意思。
以下是幾個使用先請的例句:
1. 先請問一下老師,是否有關于明天考試的補充材料。
2. 在進入别人的房間前,我們應該先請示一下主人的許可。
3. 進行會議之前,我們應該先請大家各抒己見。
以下是幾個與先請相關的詞語:
組詞:請教、請求、先進、請帖
近義詞:事先、預先、首先
反義詞:從後、後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