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聾的意思、蒙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聾的解釋

目不見,耳不聞。喻糊裡糊塗。 明 李贽 《題孔子像于芝佛院》:“儒先億度而言之,父師沿襲而誦之,小子矇聾而聽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蒙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字義和古籍用例來理解。其核心意義可從以下兩方面闡釋:

  1. 字面本義與感官缺陷: "蒙"原指覆蓋物(如蒙童啟蒙之"蒙"),引申為眼睛被遮蔽而失明;"聾"指耳朵失聰,喪失聽力。因此,"蒙聾"字面意思是指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形容人同時患有嚴重的視覺和聽覺障礙,處于對外界信息完全隔絕的狀态。這體現了古代漢語中常用具體感官缺陷來比喻認知能力的缺失。

  2. 比喻義與心智閉塞: 基于其字面所指的感官隔絕狀态,"蒙聾"更常用于比喻意義,形容人愚昧無知、昏聩糊塗,對外界事物、事理或勸告毫無感知和理解能力。它強調的是一種心智上的閉塞、蒙昧和對外界信息的拒絕或無法接收狀态,類似于"冥頑不靈"或"閉目塞聽",但程度更深,涵蓋視聽兩方面的隔絕。例如,古籍中常用以形容昏庸的統治者或固執己見、不接受教化的人。

"蒙聾"一詞,既指生理上的眼盲耳聾,更側重于比喻心智的愚昧昏聩、對外界(無論是信息、道理還是規勸)完全隔絕不通的狀态。其核心在于表達一種極度的無知和閉塞。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蒙聾”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éng ló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指“目不見,耳不聞”,即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的狀态。
  2. 比喻意義:形容人對外界事物不關心或感知遲鈍,引申為糊裡糊塗、渾渾噩噩的生存狀态。

二、出處與用法

三、字詞解析

四、相關擴展

五、使用場景舉例

“現代社會信息爆炸,若一味盲從輿論,難免陷入蒙聾之境。”

以上内容綜合自多個權威詞典及文獻解析,如需更詳細例句或曆史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白梓炳烈步子嶒嵘誠理馳襲達聰刁滑丁荦東觀西望都踴獨樂園頓下堵嘴恩台返勾方重泛查割分絓漏孤蓬自振寒儉豪壯簡化漢字見義勇為狡兔三窟基本詞彙錦标景仰窘蹴吉語忼慷靠準離婚糜滅牡荊涅幰鷗波萍迹賠贈箝口結舌怯愞氣勁凄其髯茹入立森壁山叢扇耀山嶽崩頹沈木蛇皮癬思眷特誠通勤穨法無寄相形蕭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