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黃的意思、石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黃的解釋

礦物名。即雄黃。橘黃色,有光澤。可入藥,能解毒;亦用以制造顔料、玻璃、農藥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二·雄黃》﹝釋名﹞引 蘇恭 曰:“出 石門 者名石黃,亦是雄黃。” 清 李漁 《閑情偶寄·居室·聯匾》:“蕉葉題詩,韻事也。始書聯句,并畫筋紋。蕉色宜緑,筋色宜黑,字則宜填石黃,始覺陸離可愛,他色皆不稱也。”《紅樓夢》第四二回:“南赭四兩,石黃四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石黃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從礦物學、傳統工藝及中醫藥學三個角度闡釋:

1. 礦物學定義 石黃指天然礦物顔料,主要成分為硫化砷(AsS),屬單斜晶系,常呈橘紅色塊狀或粉末狀。《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天然礦物,可制顔料或入藥”。該礦物在自然界中常與雌黃共生,因色澤鮮明且穩定性高,成為古代壁畫、彩塑的重要着色材料。

2. 傳統工藝應用 《天工開物》記載石黃經研磨提純後,可作為繪畫顔料使用,其色相飽滿且耐光照,敦煌莫高窟壁畫中部分朱紅色彩經檢測即為石黃顔料。明清時期還被用于皇家建築彩畫,北京故宮太和殿梁枋彩繪即含此類礦物成分。

3. 中醫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将石黃歸入金石部,載其“味辛平,有毒”,需經炮制後外用治療疥癬、惡瘡。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其含砷化合物具有抗菌作用,但須嚴格把控劑量。該用法現已被更安全的合成藥物替代,屬中醫藥發展史上的階段性用藥。

網絡擴展解釋

“石黃”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礦物學定義(主要含義)

  1. 基本屬性
    石黃即雄黃,化學成分為$text{As}_2text{S}_3$,屬單斜晶系硫化物礦物。其外觀呈橘黃色,有金屬光澤,摩氏硬度1.5-2,密度約3.49 g/cm³,解理完全。

  2. 用途

    • 醫藥:可入藥解毒,古代常用于治療瘡毒、蛇蟲咬傷。
    • 工業:用于制造顔料(如傳統繪畫、漆器)、玻璃、農藥等。
    • 文化應用:清代李漁《閑情偶寄》記載其用于蕉葉題詩的填色,與黑色筋紋搭配顯雅緻。
  3. 文獻記載
    明代《本草綱目》提到“出石門者名石黃”,表明其産地與名稱關聯。


二、成語引申義(較少見)

在特定語境中,“石黃”比喻物體因年代久遠而陳舊,如“石頭變黃”。此用法多見于文學修辭,強調時間痕迹。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礦物特性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案例,可參考《本草綱目》或地質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雞報春鳥跋文擯迹簿領嘗寇承認叨昧得數點将録颠飲丢針兒蜂蛱風占撫案凫居雁聚跟官根深蒂固怪嗔管片袿徽歸業戶海方行規漢禮黑樓子紅林話口兒畫鹿車捇拔季孟之間祭師莙荙菜狂突蔓草難除冒占門縫摹揣莫須内衙沛庭僻濫卿皂人兵衽發賽過師吏説口說谕司更卒貪狯蜓翼鬀頭兔華退師脫簪珥萎萎衰衰五代史綫斷風筝銷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