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廻的意思、遲廻的詳細解釋
遲廻的解釋
亦作“ 遲迴 ”。亦作“遟迴”。同“ 遲回 ”。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七》:“ 彊 (太子 劉彊 )遂因左右陳誠,願備藩輔, 世祖 遟廻者久之,乃許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負》:“苟使君強自遲迴至冰散,則君尚欲開口,其事焉得哉!”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二:“ 臯疆 ( 馮臯疆 )入丁酉鄉簾,老吏 沉 某為富人 趙 通節,緩頰再三, 臯疆 遲迴上科事,懼不敢應。”《文選·鮑照<放歌行>》:“今君有何疾,臨路獨遲廻。” 張銑 注:“遲廻,不行貌。” 唐 顔真卿 《題杼山癸亭》詩:“遲迴未能下,夕照明村樹。” 潘飛聲 《秋感》詩之一:“海上遲廻滞去程,入秋風物倍凄清。”《晉書·顧衆傳》:“及 敦 ( 王敦 )構逆,令 衆 出軍, 衆 遲迴不發。” 唐 張說 《為妓人祭故主文》:“心思往而莫遂,足欲返而遲迴。” 宋 賀鑄 《河滿子》詞:“每恨相逢薄處,可憐欲去遲迴。”
詞語分解
- 遲的解釋 遲 (遲) í 慢,緩:遲緩。遲笨。遲鈍。遲疑。遲重(恘 )。遲滞。 晚:遲到。遲暮,遲早。推遲。延遲。 姓。 早速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廻的解釋 廻 í 同“回”③。 筆畫數:; 部首:廴;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遲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解釋
“遲廻”(又寫作“遲回”“遟迴”“遟廻”)主要表示以下三種含義:
- 遲疑猶豫:指因内心猶豫不決而行動遲緩。例如《魏書·郭祚傳》中“高祖歎謂祚曰:‘卿之忠諫,李彪正辭,使朕遲回不能復決’”()。
- 徘徊逗留:描述在原地來回走動或長時間停留的狀态。如宋代賀鑄《山花子·彈筝》詞中“遲回顧步珮聲微”,表現人物徘徊時的姿态()。
- 滞留受阻:指因外界因素導緻停留無法前行。如南朝《冥祥記》記載“山水暴漲不復可涉……遟回歎息”,凸顯自然阻礙下的停滞()。
二、詞源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文獻,如《後漢紀》中“遟廻者久之”,展現決策時的猶豫()。明代李介《天香閣隨筆》則用“緩頰再三”與“遟廻”呼應,強化語言勸說中的遲疑場景()。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遲廻”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曆史研究。其近義詞包括“躊躇”“彷徨”,反義詞如“果斷”“決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中的完整用例,可參考《後漢紀》《魏書》等文獻原文(信息綜合自、)。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遲廻(chí huí)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時間的遲緩或推遲。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遲:由辶(辵)部和時字旁組成,辶(辵)部表示走動,時字旁表示時間。總共5畫。
- 廻:由廣字旁和回字旁組成,廣字旁表示場所,回字旁表示回轉。總共8畫。
來源:
遲廻是由“遲”和“回”兩個字組合而成,表示時間的延遲或回轉。
繁體字:
遲廻的繁體字為 "遲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遲廻的寫法和現代相似,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1. 他上班總是遲廻,讓老闆很生氣。
2. 航班延誤,導緻我們的計劃遲廻了。
組詞:
常見的以“遲廻”為組詞部分的詞彙有:
1. 遲廻不賓:指人的行動遲緩,對他人不友好。
2. 錯誤遲廻:指因為錯誤導緻進程被延誤。
近義詞:
1. 延遲:指時間被推遲或耽擱。
2. 緩慢:指速度慢,行動不迅速。
反義詞:
1. 提前:指時間比原計劃提前。
2. 迅速:指速度快,行動迅捷。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