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閱;觀覽。《漢書·蓋寬饒傳》:“狂夫之言,聖人擇焉。唯裁省覽。” 南朝 陳 徐陵 《與李那書》:“循環省覽,用忘饑渴。” 宋 李如篪 《東園叢說·學者自出己見》:“時世日趨浮薄,學者觀書不探本源,傳注雖存,而未嘗省覽,即用己見立説,反謂先儒所不能到,甚可嘆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小學述聞》:“因依引書次第,録為一冊,名曰《小學述聞》。其不在此類者,附録於後,蓋以便省覽、備遺忘耳。”
“省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保留于學術或文學語境中,例如研究古籍時描述“省覽文獻”的過程。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讀音考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省覽(shěng lǎn),是一個具有豐富内涵的漢字,形聲字,由“目”、“夅”和“艮”組成。
它共有11個筆畫,其中“目”是它的左部首,表示眼睛,也象征着觀察、觀察。右部首為“夅”,在古漢字中表示一種用擀面杖擀面的動作,暗示了觀察細節的意思。而“艮”是它的下部首,表示拗斷、止住,象征着停下來仔細思考的意思。
《省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爾雅·釋诂》。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眚覧」。雖然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有些字形發生了變化,但它的基本意思和内涵仍然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覽」的字形更加獨特。它由「目」和「䧹」組成,「䧹」表示一個人俯身去瞧視的樣子,給人一種審視、觀察的感覺。
《省覽》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有廣泛的使用。例如,我們可以說“仔細省覽一份合同”,表示要詳細地審查合同的内容。再比如,我們可以說“我來給你一個簡要的省覽”,意思是給對方一個簡要的介紹或概述。
組詞方面,與“省覽”相關的詞語還有“仔細”,“審視”,“觀察”等。例如,“仔細省覽”,“審視細節”,“觀察細緻”等。
近義詞包括“詳覽”,“細看”,“仔細查看”等,反義詞則可以是“草率”,“粗略”,“忽視”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