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繫風捕影 ”。
亦作“ 係風捕影 ”。1.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漢書·郊祀志下》:“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可遇;求之,盪盪如係風捕景,終不可得。”
(2).比喻不露形迹。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五》:“善用事者,如係風捕影,豈有迹邪?”
“系風捕景”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出自東漢班固《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将可遇;求之,蕩蕩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
此句原指求仙問道的虛妄,後引申為對虛幻或無法實現之事的比喻。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引用,可參考《漢書》及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等古籍。
《系風捕景》是一種漢字,它的意思是用繩子系着風,以捕捉景色的意象。這個詞表達了對于美景的追求和欣賞之情。
《系風捕景》包含了3個部首和17個筆畫。
它的部首拆分為:纟(纟是纖維類部首,表示與繩子相關的含義)、風(風是風類部首,表示與風相關的含義)和山(山是部首,表示與山相關的含義)。
《系風捕景》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繫風捕景」。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系風捕景》在古代的寫法是「繫風捕景」。
這個山谷中的風景如此優美,就像《系風捕景》一般,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與《系風捕景》相關的組詞有:繩索、捕捉、景色。
與《系風捕景》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傾心、陶醉、着迷。
與《系風捕景》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漠視、忽略、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