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寶鼎的意思、寶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寶鼎的解釋

(1).古代的鼎。原為炊器,後以為政權的象征,故稱寶鼎。《大盂鼎》:“ 盂 用對王休,用乍(作)且(祖) 南公 寶鼎。”《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獲寶鼎,迎日推筴。”《漢書·吾丘壽王傳》:“天祚有德而寶鼎自出,此天之所以與 漢 ,乃 漢 寶,非 周 寶也。”《舊唐書·玄宗紀上》:“丁未 眉州 鼎皇山 下 江水 中得寶鼎。” 明 宋讷 《壬子秋過故宮》詩:“寶鼎百年歸 漢 室,錦帆終古似 隋 家。”

(2).香爐。因作鼎形,故稱。 清 陳維崧 《百字令·雨窗懷松之南水》詞:“寶鼎香焦,畫廊花瘦,阮又無心摘;茶煙颺起,細煎花乳翻白。”

(3).指鼎爐,道士煉丹煮藥的爐子。 程善之 《春日雜感》詩:“寶鼎煉神藥,不如手中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寶鼎是漢語中兼具器物指稱與文化象征的重要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與器物特征

  1. 字形解義

    “寶”本義指珍貴之物,《說文解字》釋為“珍也”,引申為尊貴、神聖的屬性;“鼎”為象形字,甲骨文描繪三足兩耳的烹煮器皿。二字組合強化了鼎的貴重性,特指以青銅鑄造、象征權力的大型禮器。

  2. 考古特征

    據考古學研究,寶鼎多指商周時期的青銅鼎,形制莊嚴,常見三足圓鼎或四足方鼎,器身常鑄饕餮紋、雲雷紋等神秘圖案,并刻有銘文(金文)記錄曆史事件。例如西周“大盂鼎”高101.9厘米,重153.5公斤,屬國家級禮器代表。


二、文化象征與曆史功能

  1. 王權與天命象征

    鼎被視為政權合法性的标志,《左傳》載:“桀有昏德,鼎遷于商;商纣暴虐,鼎遷于周”,印證“定鼎”即确立統治權,“問鼎”暗喻争奪政權。

  2. 禮制核心載體

    周代推行“列鼎制度”,以鼎的數量區分貴族等級:天子九鼎配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形成嚴格禮樂規範。寶鼎成為祭祀、冊封等重大儀式中溝通天地的聖物。

  3. 祥瑞與文明符號

    漢代起寶鼎被附會為祥瑞,《史記·封禅書》載漢武帝因得鼎改年號“元鼎”;後世文學中“寶鼎現”成為詞牌名,寄托國泰民安之願。


三、現代語義延伸

當代語境中,“寶鼎”除指代古代文物(如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後母戊鼎)外,亦引申為: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馬承源《中國青銅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左傳·宣公三年》,中華書局點校本
  4. 郭寶鈞《商周銅器群綜合研究》,文物出版社
  5. 司馬遷《史記·孝武本紀》,中華書局
  6. 《中國名勝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寶鼎”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綜合解析:

  1. 古代炊器與政權象征 最初為青銅材質的炊具,後演變為國家權力的标志。如《史記》記載黃帝獲寶鼎預示天命歸屬,漢代文獻也強調寶鼎象征政權正統性。

  2. 宗教與生活器具

    • 香爐:清代詩詞中提及寶鼎形制的香爐用于焚香;
    • 煉丹爐:道教文化中代指煉丹容器,如程善之詩句“寶鼎煉神藥”。
  3. 文化象征延伸 鼎本身因材質貴重、體型莊嚴,衍生出“顯赫”“貴重”等引申義,如“鼎盛”“大名鼎鼎”等詞彙均源于此。

  4. 現代語義擴展 在成語中可比喻珍貴器物或重要職位(如“位列寶鼎”),部分語境中也代指珍貴文物或曆史事件的關鍵象征。


注:以上解析綜合了古代文獻、宗教文化及語義演變,完整原始資料可通過标注的網頁來源進一步查閱。

别人正在浏覽...

暗箭難防百冶蠶葉辭竈滌瑕迵達動口端憂都給事中多音發言人髴髣高舉遠蹈割股療親乖漓龜年跪坐鴻露壞陵撝卑揮翰臨池藿菽見短檢文驕尚嘉士嘉問肌力金橐今宵酒次青衣爵韠愧天怍人靈湖籠籞露雨率多面暈密網槃礴乾端坤倪千軍萬馬青怸嗜膽霜鸷書報屬句私遁薹芥騰書怗怗竦竦亭卒通草窊亞涴染武録銜膽香醪相讓犀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