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草的意思、通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草的解釋

(1).木通。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通草》:“有細細孔,兩頭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謂木通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通草》﹝集解﹞引 蘇頌 曰:“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

(2).即通脫木。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二折:“這婦人生的通草般身軀,燈手樣手腳。”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通草》:“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脫木也。 宋 《本草》:混注為一,名實相亂,今分出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通草》﹝集解﹞引 蘇頌 曰:“俗間所謂通草,乃通脫木也。” 清 夏仁虎 《舊京瑣記·俗尚》:“仕宦平居多著靴,嫌其底重,乃以通草製之。”參見“ 通脫木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草是漢語詞彙中一個具有雙重屬性的名詞,既指代特定植物及其藥用部位,也承載着中國傳統醫學的文化内涵。從詞源學分析,"通"字本義為貫通、通暢,《說文解字》釋作"達也",引申為疏導之義;"草"在《漢語大字典》中定義為草本植物的總稱,二字組合精準概括了該植物的生物特性與藥用功能。

作為五加科通脫木(學名:Tetrapanax papyrifer)的幹燥莖髓,《中藥大辭典》記載其性味甘淡微寒,歸肺胃經,主要功效為清熱利水、通氣下乳。這種藥用特性與"通"字的疏通之意形成語義呼應,《中華本草》特别指出其"利九竅,除邪氣"的獨特療效,印證了命名中包含的功能屬性。

在曆史文獻方面,《本草綱目》第三十六卷詳述其"色白而氣寒,味淡而體輕"的性狀特征,并收錄"通草疏利小便,清肺熱"的臨床應用記錄。南朝《名醫别錄》更早載明其"去惡蟲,除脾胃寒熱"的原始認知,展現該詞在中醫藥體系中的傳承脈絡。現代《中國藥典》2020年版将其列為常用利水滲濕藥,規定藥用标準為直徑1-2.5cm的類圓形薄片,進一步強化了術語的規範化定義。

網絡擴展解釋

通草是傳統中藥材,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學名:Tetrapanax papyriferus)的幹燥莖髓。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1. 别名:寇脫、離南、活莌、通脫木、白通草等。
  2. 性味歸經:味甘、淡,性微寒;歸肺、胃經。
  3. 分布:主産于江蘇、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二、形态特征

三、功效與作用

  1. 清熱利尿:主治小便不利、淋病澀痛、水腫尿少等濕熱症狀。
  2. 通氣下乳:常用于産後乳汁不通或稀少,可配伍豬蹄、穿山甲等藥材。
  3. 其他應用:輔助治療濕溫病、黃疸、閉經、帶下等。

四、使用注意

五、曆史記載

《本草綱目》記載其“通氣上達而下乳”,《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藥材。

如需完整信息,可參考《中國藥典》或權威中藥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白黑颠倒胞族本元别簿逋竄材人長眺搽脂抹粉純龐春梢春酌岱雲邸肆東吳獨具一格餌子發癢沸羹昲悅諷刺葑爐绋纚搞活經濟跟踵恭德供馔涫漱沽賣害民寒點宏才黃發垂髫噭嘷霁鑒警徹救助季鷹鲈隽良摳摳搜搜諒實鐐琫籬垣龍華寺聾瘖馬揚腼顔事敵秘逸藕煤鵬遊蝶夢青龍稻渠堨善和韶光社會關系嬸子豎直樘突屯衙香帳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