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d and hunger] 過分的寒冷與饑餓
今諸生…縣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明· 宋廉《送東陽馬生序》
謂饑寒交迫。《墨子·非命上》:“是以衣食之財不足,而飢寒凍餒之憂至。”《孟子·盡心上》:“不煖不飽,謂之凍餒。” 漢 賈誼 《修政語下》:“故婦為其所衣,丈夫為其所食,則6*民無凍餒矣。” 唐 杜甫 《石櫃閣》詩:“信甘孱懦嬰,不獨凍餒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嫦娥》:“别後南遷,老母即世,為惡人掠賣旗下,撻辱凍餒,所不忍言。” 曹靖華 《飛花集·深滬春意濃似酒》:“有的逃亡他鄉,有的遠走 南洋 ,能免于凍餒及妻離子散者,沒有一戶。”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凍餒漢語 快速查詢。
“凍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和引申兩個層面理解:
字面釋義
“凍”指寒冷受凍,“餒”指饑餓挨餓。合稱“凍餒”直譯為寒冷與饑餓,形容極度貧苦、缺衣少食的生活狀态。例如《孟子·盡心上》中“黎民不饑不寒”,反義即“饑寒凍餒”。
引申義與社會内涵
該詞常描述因貧困而無法滿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困境,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色彩。如《墨子·非命下》提到“饑寒凍餒”是民生疾苦的典型表現,後世文學作品中亦多以此反映底層民衆的艱難處境。
權威來源參考
近義詞辨析
“凍餒”不僅是對物質匮乏的客觀描述,更承載着傳統文化中對民生疾苦的深刻關切。
“凍餒”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òng něi,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凍餒”由“凍”(寒冷)和“餒”(饑餓)兩字組成,字面意為寒冷與饑餓,常用來形容饑寒交迫、受凍挨餓的困境。
“無凍餒之患矣”(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總結來看,“凍餒”是一個描述極端生存困境的成語,兼具文學性與現實意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深層含義。
愛神安頓擺踱百忍成金抱火卧薪崩潰編外偪介博證趁逐錯壤岱雲大姐丹火彈章調當丢份兜賣梵宮煩禮泛商流羽奉時敷藻幹食海洋生物鶴眼槐衮晦晦叫價角劍節外生枝極勢看殺琅疏廪錫美異夢見周公骈骨骈族七辯秦牢認死扣兒入黑三古三江五湖聖誕樹攝制十部從事使符施服失養首本束肩斂息宿禍蘇劇探策銅镪土炕小戴小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