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古的意思、三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古的解釋

(1).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稱。所指時限各别。《漢書·藝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易·繫辭》曰:‘《易》之興,其於中古乎?’然則 伏羲 為上古, 文王 為中古, 孔子 為下古。”《禮記·禮運》“始諸飲食” 唐 孔穎達 疏:“ 伏羲 為上古, 神農 為中古, 五帝 為下古。” 元 李治 《敬齋古今黈》卷五:“前人論三古各别者,從所見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從今日觀之,則洪荒太極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 羲 、 農 至 堯 、 舜 ,為上古; 三代 之世,為中古;自 戰國 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2).泛指古代。《魏書·律曆志上》:“三古所共行,百王不能易。” 明 楊慎 《評李杜韓柳》:“ 晏元獻 公嘗言……上傳三古,下籠百世,橫行闊視於綴述之塲者, 子厚 一人而已。”

(3).指書體演變過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唐 張懷瓘 《書斷·神品》:“古文可為上古,大篆為中古,小篆為下古。三古謂實,草隸為華;妙極於華者 羲 、 獻 ,精窮於實者 籀 、 斯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古”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具體釋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及學科領域分析:

  1. 曆史分期概念

    在傳統史學框架中,“三古”通常指上古、中古、近古三個曆史階段。《漢語大詞典》記載其時間劃分存在兩種主流觀點:

  1. 書法藝術範疇

    《中國書法史》将“三古”定義為漢字書體演變的核心階段:

  1. 文學批評術語

    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提出:“三古”可指《詩經》《尚書》《周易》三部儒家經典形成的不同時期,分别對應西周初年、春秋戰國與漢代經學發展階段。

  2. 地質考古領域

    現代考古學參照《中國考古學大辭典》的界定,“三古”特指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三個技術發展階段,該分期标準基于生産工具材質的根本性變革。

網絡擴展解釋

“三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曆史時期劃分

  1. 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稱
    不同文獻對三古的具體時限定義不一:
    • 《漢書·藝文志》引用孟康的觀點:伏羲為上古(約新石器時代),周文王為中古(夏商周時期),孔子為下古(春秋戰國時期)。
    • 唐代孔穎達在《禮記》注疏中提出:伏羲為上古,神農為中古,五帝為下古。
    • 元代李治認為:伏羲至堯舜為上古,夏商周三代為中古,戰國至後世為下古。
    • 近現代史學觀點:上古指先秦兩漢(3世紀前),中古為魏晉至明中葉(3-16世紀),近古為明中葉至五四運動(16-20世紀初)。

二、泛指古代

三、書體演變階段

補充說明

“三古”是一個多義概念,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其指代的曆史階段、文化範疇或文字演變過程。如需具體年代的學術讨論,建議結合古籍原文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北房徧曉避風燈鄙靡不問采葵殘刖陳墨香沖發戳腿楚袖打赤膊丢卒保車第一把交椅紡錠苻堅趕盡殺絕閣欄購辦胡離嚼舌根解衣磅礴金吹酒鈎九塞劇邑刊琢窾枯賫詣兩劑臨蓐樓舩麥收邈視能言善道女陴嘔煦翩連貧閑迫筰蒲衣清玅求旦曲逆認的人膏蠕蟲儒豪少子申儆殊繼疏引伺隙聳慕攤商調節投石退席文墨人纖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