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不能奉養父母。 明 杜岕 《客中憶家大人》詩:“愁容兼白髮,憶昨送兒行。失養七旬外,計歸三月程。”
“失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不能奉養父母”,通常用于表達子女因客觀原因無法盡到贍養責任的情況。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
本義:指子女無法在經濟或生活上照顧父母。例如:
明·杜岕《客中憶家大人》詩:“失養七旬外,計歸三月程。”
(描述詩人因遠行無法侍奉年邁父親的愧疚。)
引申義:在中醫或文學語境中,可指“缺乏滋養”。例如:
“肌膚失養”“宗筋失養”
(中醫認為氣血不足導緻皮膚、筋骨失去正常濡養。)
高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明确标注其本義為“不能奉養父母”,而中醫理論中的用法屬于專業領域的引申。
如果需要更完整的例句或古籍出處,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詩詞集。
《失養》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失(shī)和養(yǎng)。
部首和筆畫:
來源:
《失養》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其中“失”意為“失去,喪失”,“養”意為“撫養,培養”。合在一起表示由于缺乏撫養或培養而造成的某種不良狀态。
繁體:
《失養》的繁體字為「失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對于《失養》這個詞來說,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
例句:
1. 由于家庭環境不好,他從小就屬于失養的孩子。
2. 長期的失養導緻她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組詞:
與《失養》相關的常用詞語包括失教、失學、失業等。
近義詞:
與《失養》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荒廢、怠慢、疏忽等。
反義詞:
與《失養》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培養、撫養、教育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