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編外的意思、編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編外的解釋

[unestablished person] 組織機構人員定額之外的人

詳細解釋

編制以外的。《新華月報》1950年第1卷第6期:“政府機關、學校、團體則制定編制;規定供給标準,編外和編餘人員由全國編制*********統一調配。”《中國青年報》1983.10.6:“現在又棄官回鄉,四千元轉業費全部交給縣裡辦學校,自己去當一名編外‘校工’。”參見“ 編制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編外(biān wài)指正式編制之外的人員或事物,屬于未被納入固定組織體系的部分。該詞由“編”(組織、排列)和“外”(外部)構成,強調在既定範圍之外的屬性。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含義

    指未列入正式編制的人員或崗位,如機關、企事業單位中未占正式名額的臨時聘用者。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82頁。

  2. 詞源與結構

    • 編:本義為串聯竹簡的繩子,引申為組織、排列(如“編制”)。
    • 外:與“内”相對,指外部或超出範圍。

      二者結合表示“在編制序列之外”。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第56頁(商務印書館)。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事管理中的非正式身份,如“編外人員”“編外崗位”,隱含臨時性、輔助性特點。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76頁(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二、社會文化意義

編外現象反映組織彈性需求,但也可能引發待遇差異問題。其存在需符合《勞動合同法》對臨時用工的規範,以保障勞動者權益。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第105頁(上海辭書出版社)。


引用說明

本文釋義綜合權威漢語工具書,核心内容引自《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學術出版物,确保解釋的準确性與學術公信力。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編外”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類型

編外指組織機構人員定額之外的成員,常見于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及國有企業。這類人員未納入正式編制,通常以合同工、臨時工、勞務派遣或公益性崗位等形式存在。

二、主要特點

  1. 靈活性高
    編外人員聘用和解聘流程較靈活,便于單位根據需求調整人力資源。
  2. 待遇差異
    薪資、社保、醫療等福利普遍低于編制内人員,存在“同工不同酬”現象。
  3. 職業發展受限
    晉升機會少,培訓資源不足,穩定性較低,易導緻頻繁跳槽。

三、法律地位與權利

根據《勞動法》第三條,編外人員享有平等就業、勞動報酬等基本權利。但實際中,其權益保障常弱于編制内員工。近年來,部分地區(如江蘇)試行編内編外“同崗同酬”,逐步改善待遇。

四、與行政執法權的關系

行政執法權通常僅授予正式編制人員。未經法定程式授權,編外人員不得直接參與行政執法。

五、改革趨勢

多地啟動機構改革,逐步清理冗餘編外人員,優化編制管理。但短期内,編外人員仍是補充人力資源的重要形式。

如需了解具體案例或政策細節,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黯色八達百隟彼等鄙人舶貨岑牟出賜詞峯大犬攧背動因奉擾憤惋工商業官黃好懷河落候簿槐火街頭劇警昏擊瓯軍主開疆辟土康采恩跬行榔杭貍膏嶺頭六族李膺門館隆燿緬腼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漆包線啓伐窮薮犬兔俱斃曲射炮撒嬴山丁沙朔設坐時律時榮始願不及此受土順船酸霜睟表湯婆天下頭朝下無臉險傲香薰薰鹹絲絲險狹小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