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江五湖的意思、三江五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江五湖的解釋

(1).指東南方的三條江與 太湖 流域一帶的湖泊。《淮南子·本經訓》:“ 舜 乃使 禹 疏 三江 五湖 。”《漢書·溝洫志》:“﹝ 禹 ﹞於 吳 ,則通渠 三江 五湖 。”《淮南子·地理志下》:“ 吳 東有海鹽 章山 之銅, 三江 五湖 之利。”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 三江 五湖 ,浩汗無涯。”參見“ 三江 ”。

(2).江河湖泊的泛稱。《屍子》卷下:“取玉甚難,越三江五湖,至 崑崙 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風》詩:“三江五湖歷已盡,勢合平夷反齟齬。”《詩刊》1977年第9期:“好響一面銅鼓,撼千峰萬嶺,震三江五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江五湖”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地理指代意義,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一、字面含義與地理指代

  1. 具體水系泛指

    “三江”通常指古代吳越地區的三條主要河流,具體所指因時代和文獻記載不同而有差異,常見說法包括:

    • 吳淞江、錢塘江、浦陽江(《吳越春秋》)
    • 松江(吳淞江)、婁江(浏河)、東江(已湮沒)(《漢書·地理志》)

      “五湖”多指太湖流域的五大湖泊,如太湖、湧湖、洮湖、射湖、貴湖(《水經注》),或泛指太湖及其周邊水域。

  2. 地理範圍的象征

    該詞常代指長江中下遊的江南水網密布區域,尤其以蘇南、浙北為核心的太湖流域,體現古代對水鄉地貌的宏觀描述。例如《史記·河渠書》載:“于吳,則通渠三江五湖”,指吳地水利系統。


二、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1. 地域遼闊的象征

    引申為幅員廣闊、水域縱橫之地,如《淮南子》稱“三江五湖”為“天所以限南北”,強調其地理屏障作用。

  2. 險阻與征服的意象

    在文學中常象征艱險境遇或宏大功業。如李白《贈薛校書》:“丈夫壯氣橫三江五湖”,喻指志在四方、氣吞山河的豪情。

  3. 歸隱與江湖意象

    受道家思想影響,“三江五湖”逐漸融入“江湖”文化,代指遠離廟堂的隱逸之境。範仲淹“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即承此意。


三、權威工具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泛指江河湖泊。亦指東南方的三條江與太湖流域一帶的湖泊。”強調其地理泛指性與區域特指性的雙重特征。

  2. 《古代漢語詞典》

    注:“古代指東南地區的河流湖泊……後泛指各地江湖。”體現從具體地名到文化符號的演變過程。


參考文獻來源

  1. 《史記·河渠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淮南子·地形訓》(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範仲淹《嶽陽樓記》(《範文正公集》)
  4.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5.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三江五湖”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背景:

一、基本釋義

  1. 地理指向
    指中國東南地區的三條江(具體名稱因文獻不同存在争議)與太湖流域的五座湖泊。例如,《滕王閣序》中提到的“三江”可能指荊江、淞江、漸江,“五湖”則包括太湖、鄱陽湖、青草湖、丹陽湖、洞庭湖。
    (注:不同古籍對“三江”的具體所指存在差異,但多與長江下遊水系相關。)

  2. 泛稱意義
    泛指一切江河湖泊,強調水域的廣闊與複雜性。


二、出處考據


三、用法與例句


四、争議與考據

關于“三江五湖”的具體所指,學界尚無定論。例如:


該成語兼具特指與泛稱的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核心内涵在于描繪水域的壯闊,常用于文學與曆史叙述中。

别人正在浏覽...

白體奔濑碧筒杯參録長赳赳承頂齒召楚色戴帽蕩志丹心譜得虧杜門屏迹皒皒佛山浮兢浮音高髻臯呂詭異孤危橫決混軒谏囊交開節導寖信巨猾蘭輿鱗崪懋勳溟滓磨砻内書堂弄管調絃潛堤前樊強求趄趄趔趔清冽情翫歧阻鵲巢鸠據撒口三傳喪覆森森芊芊沙俄身挺衰衣數說遡流徂源讬宿歪剌崴泥惟其齆鼻頭文面霞床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