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服旁系親屬的喪服。《儀禮·喪服》:“傳曰:出妻之子為母期,則為外祖父母無服。傳曰:絶族無施服……不敢服其私親也。” 鄭玄 注:“在旁而及曰施。” 賈公彥 疏:“絶族者,嫁來承奉宗廟,與族相連綴;今出,則與族絶,故雲絶族也。無施服者,傍及為施,以母為族絶,即無傍及之服也。”
“施服”是古代喪服制度中的特定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指為旁系親屬服喪的禮儀規範,屬于古代宗法制度下親屬關系在喪禮中的體現。
源自《儀禮·喪服》記載:“絶族無施服”,鄭玄注解說“在旁而及曰施”,即通過旁系親屬關系延伸出的服喪義務。賈公彥進一步解釋:若女子被夫家休棄(出妻),其子與母族斷絕關系,便不再為外祖父母等旁系親屬服喪。
由于搜索結果均标注為極低權威性,建議需要學術引用的讀者查閱《儀禮》原文及《十三經注疏》等權威文獻進行驗證。
施服是一個動詞,意思是服從、順從、聽從别人的指揮、安排或要求。
施服的拆分部首是方(䒑)和史(㐫),總共有9個筆畫。
施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是由“施”和“服”兩個字組成的。在繁體字中,“施”寫作「施」,“服”寫作「服」。
在古代漢字中,施服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漢字中的“施”寫作「施」,而“服”寫作「俻」。
1. 他對老師的指示非常施服,始終按時完成了作業。
2. 領導的命令是我們必須施服的,沒有任何商量餘地。
3. 她施服了父母的安排,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學醫的道路。
施服的相關詞彙有:服從、順從、遵從、聽從、守從。
施服的近義詞有:服從、順從、遵從、聽從。
施服的反義詞是抵抗,表示不屈從、不服從、反抗别人的要求或指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