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骈族的意思、骈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骈族的解釋

謂一人獲罪,并誅其親族。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而 史弘肇 以不解之故,索劍相詬,尤可笑也。卒啟駢族之禍,悲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骈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主要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骈族(pián zú) 指一人獲罪,全族受株連的殘酷刑罰。這一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例如明代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二》中記載:“卒啟骈族之禍,悲夫!”。該詞反映了古代“連坐”制度的嚴酷性。

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骈族”可指族譜排列整齊或文辭對仗工整,但這一用法較為罕見,且多數權威來源未提及。建議以“株連親族”為優先理解。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詞義,優先采用曆史刑罰相關的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骈族的意思

骈族是指特殊的講究平仄、韻律的文學修辭手法,主要出現在古代中國文學作品中。骈族的特點是每一句文言文都由兩個平仄相間的字節組成,構成一種平仄韻律的對偶結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骈族的"骈"字是由馬字旁和更字旁組成。馬字旁表示首字母部分,“馬”字的拆分是由十-一一-人組成。更字旁表示剩餘的部分,是由古兩-十二-百組成。所以,骈字的部首是馬,總共有13畫。

來源和繁體

骈族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詩經》,後來逐漸成為文學修辭手法的一種代稱。在繁體字中,“骈”字保持不變,隻是結構稍微有所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稍有不同。在古時候,骈族這個詞的寫法是更為複雜的。其中,“骈”字的“馬”字旁寫作“馬”,更字旁寫作“替”。整個詞的結構和現代相似,隻是筆畫的書寫方式稍有不同。

例句

1.《離騷》中的“百度之奔雷,中碎石可烋烋”就是典型的骈族寫法,善用平仄韻律表達思想感情。

2.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夜寄邱少府》中寫道:“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也是運用了骈族手法,展示了優美的韻律。

組詞

1. 骈文:使用骈族手法寫成的文學作品。

2. 骈體散文:采用骈族修辭手法寫成的散文作品。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對偶、對仗

反義詞:散文、自由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