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rehead;be without a hat on] 不戴帽子
免冠照片
(1).脫帽。古人用以表示謝罪。《戰國策·齊策六》:“ 田單 免冠徒跣肉袒而進,退而請死罪。” 唐 韓愈 《毛穎傳》:“後因進見,上将有任使拂試之,因免冠謝。” 清 陳夢雷 《絕交書》:“補牘詳陳,無所隱諱,免冠引咎,積誠動天。”
(2).表示不惜罷官的決心。《後漢書·袁安傳》:“唯 安 獨與 任隗 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3).不戴帽子。如:交二寸半身免冠照片三張。
“免冠”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曆史演變和現代應用的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意義
指“脫去帽子”或“不戴帽子”。該詞由“免”(免除)和“冠”(帽子)組成,屬動賓結構。
古代用法
現代用法
主要用于證件照領域,指不戴帽子、不化妝的正面照片,以确保真實面貌清晰可見,常見于身份證、護照等正式文件。
證件照标準
注意事項
成語“免冠”還象征“不受身份束縛的自由狀态”,因古代帽子代表社會地位,脫帽則隱含平等之意。
若需拍攝免冠證件照,建議參考官方具體要求,确保符合規範。
免冠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免和冠。免的部首是亻,八畫;冠的部首是冖,兩畫。免的音節為"mian",冠的音節為"guan"。
免冠一詞源自古代漢服禮儀,表示不戴頭冠或帽子。在中國古代,頭冠的使用是有一定等級和階級區分的,所以免冠也有表示平民、不受束縛的含義。後來,免冠逐漸演變為表示不穿衣冠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免冠的寫法并沒有太大區别,依然是免和冠兩個字。然而,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免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更加複雜,冠則和現代寫法相似。
以下是一些免冠一詞的例句:
1.他在典禮上免冠緻辭,令人印象深刻。
2.這位作家喜歡免冠寫作,覺得頭戴帽子不舒服。
組詞:冠冕堂皇、免職、冠名
近義詞:不戴帽子、不穿衣冠
反義詞:戴帽子、穿衣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