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疏意廣的意思、才疏意廣的詳細解釋
才疏意廣的解釋
抱負遠大而才能不高。《後漢書·孔融傳》:“ 融 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南史·蕭惠開傳》:“ 惠開 素有大志,至 蜀 欲廣樹經略。善於叙述,聞其言者,皆以為大功可立。才疏意廣,竟無成功。” 清 黃宗羲 《徵君沉耕岩墓志銘》:“ 鹿溪 之殁也,家業零落,藐諸孤為逋負所逼, 耕巖 鬻田以償之,不足,貸諸人,又不足,屬諸門人, 鹿溪 始有完卵。故自言才疏意廣。”
詞語分解
- 才的解釋 才 (③④纔) á 能力:才能。口才。這人很有才幹。 指某類人(含貶義):奴才。蠢才。 方,始:昨天才來。現在才懂得這個道理。 僅僅:才用了兩元。來了才十天。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廣的解釋 廣 (廣) ǎ 指面積、範圍寬闊,與“狹”相對:寬廣。廣博。廣義。廣漠。廣袤(東西稱“廣”,南北稱“袤”,指土地面積)。廣廈。 多:大庭廣衆。 擴大,擴充:推廣。廣開言路。 狹 廣 ā 同“庵”,多
網絡擴展解釋
“才疏意廣”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一個人雖然才能有限,但志向和抱負卻非常宏大。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才疏”:指才能、學識不夠深厚,能力有限。
- “意廣”:表示志向或抱負遠大,心氣高昂。
- 整體含義:強調“心有餘而力不足”,常用于自我謙稱或評價他人時,帶有一定惋惜或批評的意味。
2.曆史出處
- 最早出自《後漢書·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這裡以東漢名士孔融為例,指出他雖然胸懷大志,但因能力不足未能實現抱負。
3.用法與語境
- 近義詞:志大才疏、眼高手低。
- 反義詞:才高意廣(才能與志向匹配)。
- 使用場景:多用于批評或自謙,如評價某人“有理想但缺乏執行力”。
4.文化延伸
- 宋代蘇轼在《孔北海贊》中感歎:“世以成敗論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而公且謂‘才疏意廣’,豈不悲哉!”
此句借古諷今,揭示了以結果論英雄的片面性,同時深化了成語的批判内涵。
5.現代啟示
- 該成語提醒人們:志向與能力需平衡,空有抱負而無實際行動或才能支撐,往往難以成功。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或具體用法,可參考《後漢書》《孔北海贊》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才疏意廣》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能廣泛而不局限于某一領域。下面是關于該成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才疏(jiàn):由“手”(扌)和“火”(火)組成,共4畫。
- 意廣(yì guǎng):由“心”(心)和“廣”(廣)組成,“意”共4畫,“廣”共3畫。
來源:
《才疏意廣》一詞最早出自《論語·陽貨》一章,是孔子對弟子陽貨的評價。“才疏”表示陽貨的才能有限,“意廣”則是指他的心胸和見識廣闊。
繁體:
《才疏意廣》的繁體字為《才疏意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才疏意廣》的寫法基本與現代相同。
例句:
- 他雖然專攻音樂,但是他的才疏意廣,也擅長繪畫和寫作。
- 她是一位才疏意廣的學者,不僅在數學研究上有突出成就,還在文學領域享有盛譽。
組詞:
才能、疏通、意識、廣泛、廣闊
近義詞:
才情橫溢、才華橫溢、博學多才
反義詞:
才高、才疏志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