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詩道的意思、詩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詩道的解釋

(1).作詩的規律、主張和方法。 唐 皎然 《詩式·重意詩例》:“但見情性,不覩文字,蓋詩道之極也。” 柳亞子 《胡寄塵詩序》:“雖然,今日詩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

(2).謂作詩之事。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六:“ 薛許州 能 ,以詩道為己任。” 元 劉詵 《作詩能窮人》詩:“窮通信有命,詩道未可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詩道”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内涵的文學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作詩的規律、主張與方法

  1. 核心定義
    指詩歌創作的規範、理論體系及技巧,強調詩歌應遵循的藝術原則。例如唐代詩僧皎然在《詩式》中提到“但見情性,不覩文字,蓋詩道之極也”,認為詩歌應超越文字形式,直指情感本質。
    白居易則提出“詩道”需融合儒家道統與韓愈的文道思想,主張恢複《詩經》的“六義”體系(風、雅、頌、賦、比、興),尤其重視“風、雅、比、興”四類,以反映社會現實、諷喻時政,達到教化目的。

  2. 曆史演變
    柳亞子在《胡寄塵詩序》中批評當時詩道偏離本質,認為弊病根源在于過度追求形式而忽視内容。元代劉诜亦在詩中強調“詩道未可薄”,呼籲重視詩歌的社會價值。

二、作詩之事

指詩歌創作活動本身。如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記載薛能“以詩道為己任”,将詩歌創作視為使命;元代文人亦将“詩道”與個人命運相聯繫,體現對詩歌創作的重視。

“詩道”既指詩歌創作的理論體系(如白居易的諷喻主張),也泛指詩歌實踐。其核心在于通過藝術形式實現社會關懷與道德教化,這一概念在中國古典文論中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詩道

詩道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分别是“詩”和“道”。在漢字中,“詩”是一個表示文學藝術形式的字,而“道”則表示方法、途徑或原則。因此,“詩道”可以被理解為“詩歌世界中的方法或原則”,或者是指導寫作詩歌的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成部首:詩(讠+寸)道(辶+首)

“詩”字共有9個筆畫,部首是“讠”和“寸”。

“道”字共有12個筆畫,部首是“辶”和“首”。

來源和繁體

“詩道”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在古代文學中,常常将“詩”和“道”相連,表示詩歌的藝術道路。這個詞也被廣泛應用于文學批評和傳統文化研究領域。

在繁體字中,“詩”為“詩”,“道”為“道”,拼寫方式相對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詩道”這個詞沒有特定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因為它的出現相對較晚,難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的使用。在古代文獻中,更多是以“詩”和“道”分别獨立使用,而不是組合在一起作為一個詞。

例句

1. 他的詩作充滿了詩道的精髓,讓人陶醉其中。

2. 學習古代詩詞,可以更好地領悟詩道的内涵。

3. 這本書探讨了中國古代詩道的發展軌迹。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詩篇、詩魂、詩人、道路、道德

近義詞:詩學、詩藝、詩歌

反義詞:詩不絕、失道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