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鬐的意思、鼓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鬐的解釋

亦作“ 鼓鰭 ”。擺動魚鳍。《藝文類聚》卷九六引 漢 符□ 《符子》:“觀於 龍門 ,有一魚,奮鱗鼓鬐而登乎 龍門 而為龍。” 唐 錢起 《巨魚縱大壑》詩:“奮躍風生鬣,騰淩浪鼓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鼓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ǔ q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二、詞義解析

指魚類擺動魚鳍的動作,常見于古籍中描述魚遊動或躍起的姿态。例如:

《藝文類聚》引漢符《符子》:“觀于龍門,有一魚,奮鱗鼓鬐而登乎龍門而為龍。”
此處“鼓鬐”生動描繪了魚通過擺動鳍部奮力躍過龍門的過程,帶有奮發向上的象征意義。

三、相關用法

  1. 異體寫法:也作“鼓鳍”(如唐代錢起詩句“騰淩浪鼓鰭”)。
  2. 文學意象:多用于詩詞中,增強畫面感,如形容魚遊的迅捷或化龍的神話場景。

四、注意事項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深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鼓鬐的意思

鼓鬐(gǔ qí),是一個中文詞語,含義是指魚的須。它也可以指代魚類的胸鳍等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鼓鬐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鼓(gǔ)和鬐(qí)。

鼓的部首是鼓字的鼓部,鬐的部首是鬐字的鬐部。

鼓的筆畫數是13畫,鬐的筆畫數是23畫。

來源與繁體

鼓鬐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

在繁體字中,鼓鬐的寫法為「鼓」+「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鼓鬐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寫法會因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例句

1. 漁夫老陳捕到了一條長有鼓鬐的巨鳗。

2. 在池塘中,我們可以看到魚兒遊動時鼓鬐隨着水流擺動的樣子。

組詞

1. 鼓掌(gǔ zhǎng):用手掌快速相撞來表示鼓勵、喜悅等。

2. 鬐髯(qí rán):長而下垂的胡須。

3. 魚鬐(yú qí):魚兒身上的須狀物。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魚須、胡須。

反義詞:光滑、無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