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鬐的意思、鼓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鬐的解釋

亦作“ 鼓鰭 ”。擺動魚鳍。《藝文類聚》卷九六引 漢 符□ 《符子》:“觀於 龍門 ,有一魚,奮鱗鼓鬐而登乎 龍門 而為龍。” 唐 錢起 《巨魚縱大壑》詩:“奮躍風生鬣,騰淩浪鼓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鼓鬐是漢語中的古典詞彙,多用于描述魚類或水生動物的姿态動作。其釋義可從字義拆分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鼓”本義為振動、凸起(《說文解字》:“鼓,郭也,春分之音”,引申為物體隆起或振動的動作;“鬐”指魚類的背鳍(《玉篇》:“鬐,魚背上鬣也”。合稱“鼓鬐”即指魚豎起背鳍、振動軀體的動态,常見于描繪水中生物遊動時的形态。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例如《莊子·秋水》中以“鼓鬐奮尾”形容魚群遊弋之态(參考《莊子集釋》。唐代詩人李賀在《貝宮夫人》中亦用“水凝綠鴨琉璃錢,魚躍紅绡鼓鬐旋”展現魚類躍動的畫面(引自《全唐詩》。

  3. 引申與文學意象

    在文學語境中,“鼓鬐”常與“揚鳍”“振鱗”等詞并用,構成對水生生物活力或自由狀态的隱喻。如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強調其“動而可見”的視覺特性,突顯動态描寫的表現力。

網絡擴展解釋

“鼓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ǔ q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二、詞義解析

指魚類擺動魚鳍的動作,常見于古籍中描述魚遊動或躍起的姿态。例如:

《藝文類聚》引漢符《符子》:“觀于龍門,有一魚,奮鱗鼓鬐而登乎龍門而為龍。”
此處“鼓鬐”生動描繪了魚通過擺動鳍部奮力躍過龍門的過程,帶有奮發向上的象征意義。

三、相關用法

  1. 異體寫法:也作“鼓鳍”(如唐代錢起詩句“騰淩浪鼓鰭”)。
  2. 文學意象:多用于詩詞中,增強畫面感,如形容魚遊的迅捷或化龍的神話場景。

四、注意事項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深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白發紅顔邊騎嬖禦不好惹倉儲唱春調抽打吹刷湊興促坐定量根菀歌仔戲歸福谷泉鼾呼橫注觟矢甲榜嫁衣桀起矜己軍咨勘問扣角歌雷謗臁胫骨棂角林于流攬龍魚雜戱鹭鴛盲谷民極女蘿平碼館匹素千水萬山峭帆青繳窮獨求馬于唐肆鵲語胠翼榮業山香聖節十離詩熟顆抒心思逸他日網軒溫慈問柳尋花渥盛無濟香稌謝天地玺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