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事黃門侍郎的意思、給事黃門侍郎的詳細解釋
給事黃門侍郎的解釋
官名。 西漢 時郎官給事于黃門(宮門)之内者稱黃門郎或黃門侍郎。 東漢 始設為專官,或稱給事黃門侍郎。其職為侍從皇帝,傳達诏命。《後漢書·獻帝紀》:“初令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員各六人。” 李賢 注:“《漢官儀》曰:‘給事黃門侍郎,六百石,無員。掌侍從左右,給事中使,關通中外。’ 應劭 曰:‘黃門侍郎,每日暮向 青瑣門 拜,謂之夕郎。’《輿服志》:‘禁門曰黃闥,以中人主之,故號曰黃門令。’然則黃門郎給事黃闥之内,故曰黃門郎。本既無員,於此各置六人也。”
詞語分解
- 給事的解釋 .處事;辦理事務。《國語·周語中》:“恭所以給事也,儉所以足用也……以恭給事則寬於死,以儉足用則遠於憂。” 宋 曾鞏 《都知制》:“門闈房闥之間,朝夕給事,非謹信忠篤,烏可處斯任哉!”.供職。《史記·
- 侍郎的解釋 中國古代官名,明清時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長,地位次于尚書兵部侍郎詳細解釋.古代官名。 秦 漢 郎中令的屬官之一。《漢書·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秦 官,掌官殿掖門戶,有丞。 武帝 太初 元年更
專業解析
“給事黃門侍郎”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屬門下省系統,始設于漢代,主要職責為侍從皇帝、傳達诏令、審核奏章及規谏補阙。該職官名稱在不同朝代有所演變:秦漢時稱“黃門侍郎”,晉以後加“給事”二字,唐代改稱“門下侍郎”,宋以後逐漸廢止。
其核心職能包含三方面:
- 文書審核:負責宮廷内外文書傳遞,對诏令内容進行複核,若發現政令疏漏可直接封駁奏還(《通典·職官三》)。
- 谏議監察:作為近侍之臣,需對皇帝言行進行規勸,如《舊唐書》載唐太宗時期給事黃門侍郎“掌侍從贊相,駁正違失”。
- 禮儀參贊:在重大典禮中負責儀式流程監督,如《漢官儀》記載其需“典天子乘輿,侍從左右”。
該官職品秩曆代浮動于正三品至從四品之間,任職者多選文學之士,著名曆史人物房玄齡、杜如晦均曾任此職。唐代實行三省六部制後,其職權逐漸被中書、門下兩省分割,最終演變為虛銜性質的加官。
網絡擴展解釋
“給事黃門侍郎”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其曆史演變和職能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1.官職起源與沿革
- 西漢時期:最初為郎官在黃門(宮門)内服務的職位,稱“黃門郎”或“黃門侍郎”。
- 東漢時期:正式設為專官,合并“黃門侍郎”與“給事黃門”職能,定名“給事黃門侍郎”,隸屬少府,負責侍從皇帝、傳達诏命。
- 魏晉至隋唐:魏晉時仍為侍從官,齊梁後因參與诏令起草、顧問皇帝,地位逐漸提升。隋炀帝時去除“給事”二字,改稱“黃門侍郎”,隸屬門下省。
2.主要職責
- 侍從與傳達:核心職能是隨侍皇帝左右,傳達诏命,并處理日常事務。
- 顧問應對:作為皇帝親信,需參與決策讨論,提供建議,如《後漢書》記載其“關通中外”。
3.地位與品級
- 東漢時期為六百石官,無固定員額,但實際地位較高,被視為皇帝近臣。
- 部分資料提到其品級為“正四品”,象征在官場中受重用和信任(需注意此說法多見于後世概括性描述)。
4.相關典故
- 因需每日傍晚向宮門(青瑣門)行禮,又稱“夕郎”。
- 漢代揚雄在《解嘲》中提及該職位,反映其晉升意義。
5.後續演變
- 唐代後,“黃門侍郎”逐漸與“門下侍郎”職能融合,成為三省六部制中門下省的重要官職。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朝代案例,可參考《後漢書》《漢官儀》等史料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保揣奔放變火比比皆是炳明璧琰不諱之門殘稿常譚車徒吃累登月艙地工洞壑都盧橦飯石婦幼歌章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合莫橫汾宴薨夭後前昏夕火辰簡阙近故金馬碧雞拘究蠟療僚吏離南夢語墨痕凝白朋簪佥望樵頭求思器小權度取平觞醳師子首铤雙曜疏敗痠痛邃僻隋珠天光亭民通關節完小宛珠衛藏維藩未幾相嘔小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