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诐賊的意思、诐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诐賊的解釋

邪僻不正。《呂氏春秋·審分》:“諂諛詖賊巧佞之人無所竄其姦矣。堅窮廉直忠敦之士畢競勸騁騖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诐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拼音為bì zéi,其核心含義指邪僻不正的行為或人,常用于貶義語境。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根據《呂氏春秋·審分》記載,“诐賊”形容人的言行偏離正道,具有狡詐、奸邪的特性。例如:“諂諛詖賊巧佞之人無所竄其姦矣”,指這類人通過不正當手段謀私利。

  2. 構成與擴展

    • 诐(bì):本義為偏頗、不公正,引申為言辭或行為上的歪曲。
    • 賊(zéi):原指破壞、傷害,後衍生為指代奸邪之徒。
      組合後強調“以邪僻手段危害他人或社會”的貶義色彩。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奸邪、狡詐、谄佞(均含不正直之意)。
    • 反義詞:正直、廉直、忠厚(強調品格端正)。

使用語境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尤其是批判性語境中,例如:


與“祅賊”的區分

需注意另一發音相近的“祅賊”(yāo zéi),後者指以妖言惑衆、煽動叛亂的人(如《南史》中提到的孫恩之亂)。兩者雖均為貶義,但“诐賊”側重邪僻不正,“祅賊”側重妖言作亂,需根據上下文辨别。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呂氏春秋》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诐賊》的意思

《诐賊》是指對賊人進行指責、斥責或揭發的行為。這個詞可以形容那些勇敢公正的人,他們敢于站出來揭發賊人的行為,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诐賊》的部首是言,表示與言語相關;《诐賊》的筆畫為7劃。

來源

《诐賊》一詞來源于古代,其中的“诐”字意為指責,斥責。而“賊”字則是指那些做壞事的人,賊人。由于古代重視言辭的力量,因此,“诐賊”一詞就形容了人們通過言辭揭發和譴責賊人的行為。

繁體

《诐賊》的繁體字為「詆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诐賊》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但其含義基本相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诐》字寫作“訾”,意為指責;《賊》字寫作“賊”,意為壞人。

例句

1. 他公開诐賊,勇敢地揭發了公司内部的腐敗行為。

2. 他以寫作為武器,诐賊批評了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

組詞

- 诐責

- 诐謗

- 诐警

近義詞

- 揭發

- 譴責

- 斥責

反義詞

- 贊揚

- 褒獎

- 賞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