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維系大地的繩子。古人以為天圓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維系綴。故亦指地的四角。《列子·湯問》:“其後 共工氏 與 顓頊 争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 ,折天柱,絶地維。” 南朝 宋 鮑照 《喜雨》詩:“族雲飛泉室,震風沉羽鄉;升雰浹地維,傾潤瀉天潢。”
(2).喻紀綱。 唐 楊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年當 晉 宋 ,運櫃 周 隋 , 太山 覆而 崑崙 倒,天柱傾而地維絶。” 嚴複 《救亡決論》:“若夫君臣之相治,刑禮之為防,政俗之所成,文字之所教,吾儒所號為治道人道,尊天柱而立地維者,皆譬諸夏葛冬裘,因時為制。目為不變,去道遠矣!”參見“ 地紀 ”。
“地維”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古代文化語境和現代引申義來理解:
古代神話中的“地維”
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大地由四根繩子(即“地維”)維系四角,與支撐天的九柱形成宇宙結構。這一概念源自神話傳說,如《列子·湯問》記載共工怒觸不周山導緻“天柱折,地維絕”。南朝鮑照的詩句“升雰浹地維”也印證了這一意象。
比喻社會綱紀
“地維”被引申為維持社會秩序的法度或倫理規範,如嚴複在《救亡決論》中以“地維”喻指傳統治道和人倫秩序,與“地紀”含義相近。
需注意,“地維”的原始含義與神話緊密相關,而現代引申義較少見于經典文獻,使用時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釋義。
《地維》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地下的通道或隧道”。它一般用來形容大型地下工程以及地底資源的開采和開發。這個詞在工程建設和地質勘探領域中被廣泛使用。
《地維》的部首是“地”和“重”,其中“地”表示“土地”或“岩石”,而“重”表示“密集”或“厚重”。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扌和十,筆畫總數為15。
《地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衍生自“地道”(一種地道或隧道)和“維持”(保持或維護)這兩個詞。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地維”。
古代漢字中,地維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古文字典的資料,舊時它的寫法為“地維”或者“地織”,這兩種書寫形式都可以見于古代文獻和古代字典。
1. 他們正在修建一條地維,以便在城市地下建設地鐵。
2. 這個地維的工程非常複雜,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組詞:地道、隧道、地下工程、地底資源
近義詞:地道、通道、隧道
反義詞:地面、地表、地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