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兆。《淮南子·俶真訓》:“所謂有始者,繁憤未發,萌兆牙蘖,未有形埒垠堮。”《晉書·孫楚傳》:“蓋見機而作,《周易》所貴;小不事大,《春秋》所誅。此乃吉兇之萌兆,榮辱所由生也。”《北齊書·陸法和傳》:“既入 荊州 汶陽郡 高安縣 之 紫石山 ,無故捨所居山,俄有蠻賊 文道期 之亂,時人以為預見萌兆。” 梁啟超 《醫學善會叙》:“此亦西國戶口漸增,而 中國 戶口漸少之萌兆也。”
“萌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éng zhào,主要含義為事物剛顯露的預兆或迹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萌兆”指事物在初始階段顯現的苗頭或預示,常用來描述即将發生事情的早期信號。其中:
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表示對事件、現象的早期觀察和預測。例如:
“萌兆”強調事物初現的預示性特征,既有自然現象的具象表達(如草木萌芽),也用于抽象概念(如社會趨勢)。如需更多古籍原文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漢典或《漢語大詞典》。
萌兆一詞形容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展現出可愛、可人的樣子或者行為,通常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和喜愛。它是一個形容詞,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可愛、迷人之處。
《萌兆》由草字頭部首草字頭和兆字頭組成。
草字頭的部首是艸,讀音是:cǎo。
兆字頭的部首是兒,讀音是:ér。
草字頭的筆畫數是6畫。
兆字頭的筆畫數是6畫。
《萌兆》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如《詩經·小雅·十月之交》:“斯時隕落,或蓋其兆。”意思是指現象或預兆。後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人或事物的可愛之處。
《萌兆》的繁體字是「萌兆」,字形和簡體字相同,隻是書寫時筆畫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萌兆》在古時候的寫法是「萌兆」,字體更加古樸、形象生動。
1. 這隻小貓咪的樣子真是萌兆,我忍不住想抱抱它。
2. 她那天穿的衣服非常可愛,真是萌兆十足。
萌萌哒、萌娃、萌寵、萌化
可愛、迷人、俏皮、天真
丑陋、呆闆、沉悶、無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