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兇猛強悍。 宋 蘇轼 《上文侍中論強盜賞錢書》:“ 軾 備員偏州,民事甚簡,但風俗武悍,特好強刼,加以比歲薦饑,椎剽之姦,殆無虛日。”《金史·循吏傳·趙鑒》:“ 原州 守将武悍自用,以 鑑 年少易之, 鑑 發其奸,守将坐免,郡縣聞風無敢犯者。”
"武悍"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通常不作為獨立詞條收錄。其含義需拆解為"武"與"悍"二字的本義及引申義進行綜合理解,主要形容勇猛剛強、帶有武力特質的性格或行為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武
《漢語大詞典》:"武"含"勇猛;猛烈"義項(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08頁)。
悍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悍"釋義為"勇猛;強悍"(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543頁)。
明代《兵略·選士》:"擇武悍之士為先鋒",指挑選勇猛強悍的士兵(《中國兵書集成》第15冊,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
詞語 | 側重點 | 情感色彩 |
---|---|---|
武悍 | 武力+剛烈 | 中性偏褒義 |
骁勇 | 矯健善戰 | 褒義 |
兇悍 | 兇狠野蠻 | 貶義 |
語言學研究表明,"武悍"屬文言遺存詞,現代漢語中多被"彪悍""勇悍"替代。其構詞法符合"同義複詞"規律(如"剛強""勇猛"),通過近義字疊加強化語義(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2004年,第320頁)。
"武悍"是形容勇猛剛強、帶有武力特質的複合詞,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修辭場景。
“武悍”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wǔ hàn,屬于形容詞。其核心含義是兇猛強悍,通常用來形容人或群體的性格、行為或氣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漢語詞彙的演變,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曆史語料庫。
百拙千丑本誼辨别力變辭並處鸊鹈刀不浄長铗歸來谄邪擔夫黨語雕世敦本務實方執泛婚負險骨格行市和平鶴膝煥彰會稿鹘侖斠雞旦解甲歸田金醴勁氣機任九成宮醴泉銘窺觀料擇龍須水陋世馬市梅飇篣楚蟠龍钗陪奁偏欹平字齊諧軟丢丢三務三檐四馬散逸山國饍飲勝利勝遊實禀水晶宮四衆孫女宿值泰逖掏腸剖肚韋笥香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