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殘賊的意思、殘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殘賊的解釋

(1).殘害。《詩·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鄭玄 箋:“言在位者貪殘為民之害。”《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往者 秦 為無道,殘賊天下。” 明 劉基 《鈞天樂》:“骨肉自殘賊,帝心至仁能不憂?”

(2).殘忍暴虐。 漢 袁康 《越絕書·吳人内傳》:“ 紂 為天下,殘賊奢侈,不顧邦政。”《資治通鑒·漢高帝九年》:“ 建信侯 謂 冒頓 殘賊,不可以仁義説。” 嚴複 《<原強>續篇》:“殘賊之政,雖成必害。”

(3).指兇殘6*暴虐的人。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暖燠熟多》:“ 桀 ,天下之殘賊也; 湯 ,天下之盛德也。” 唐 高適 《燕歌行》:“ 漢 家煙塵在東北, 漢 将辭家破殘賊。” 宋 蘇舜欽 《論五事》:“昔聖人惡殘賊之害良民也,故明設嚴刑,大張憲網。”

(4).毀壞。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十:“一二市猾,勾黨開採,青山白石,悉遭殘賊。”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殘賊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殘賊是古漢語複合詞,需從單字本義及合成詞義分釋:

一、單字釋義

  1. 殘(殘)

    • 本義:傷害、毀滅。《說文解字》:"殘,賊也。從歺(è),戋聲。" 段玉裁注:"殘者,害也。"
    • 引申義:
      • 兇暴:如"殘暴";
      • 殘缺:如"殘損";
      • 剩餘:如"殘年"。

        來源:《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影印本)

  2. 賊(賊)

    • 本義:毀壞、殺害。《說文解字》:"賊,敗也。從戈,則聲。"
    • 引申義:
      • 禍害:如"國賊";
      • 偷盜者:如"盜賊";
      • 奸詐:如"賊心"。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

二、合成詞義

殘賊(cán zéi)為同義複合詞,核心含義為:

三、古籍用例佐證

  1. 《春秋繁露·王道》:

    "桀纣驕溢妄行……殘賊天下,賦斂無度。"

    ——指夏桀商纣暴政害民。

    來源:董仲舒《春秋繁露》(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2.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往者秦為無道,殘賊天下。"

    ——批判秦朝苛政荼毒生靈。

    來源:《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殘賊"在古漢語中強調暴力侵害與道德敗壞的雙重屬性,多用于批判統治者的暴政或個體的兇殘本性,屬貶義色彩濃重的書面語詞。其釋義可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及經典文獻用例為據。

網絡擴展解釋

“殘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進行解析,結合古籍與現代用法,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1. 詞義分解

    • 殘:指殘忍、兇惡;
    • 賊:原指盜賊,引申為品行敗壞之人。兩字組合後,形容行為卑劣、兇殘暴虐的人或行為。
  2. 引申含義

    • 作動詞:表示殘害、毀壞,如《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提到“秦為無道,殘賊天下”。
    • 作名詞:指兇殘暴虐之人,如唐代高適《燕歌行》中“漢将辭家破殘賊”。

二、古籍出處與語境

  1. 儒家經典中的定義

    • 《孟子·梁惠王》提出:“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即破壞仁義之人稱為“殘賊”,并批判其為“一夫”(獨夫民賊)。
  2. 曆史文獻用例

    • 《詩經·小雅》以“廢為殘賊”批評統治者貪殘害民;
    • 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将夏桀比作“天下之殘賊”,與商湯的“盛德”形成對比。

三、現代用法與場景

四、總結

“殘賊”一詞兼具名詞與動詞屬性,既描述兇殘之人,也指暴虐行為。其核心在于對道德與秩序的破壞,常見于批判性語境。需注意,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保留在書面或曆史讨論中。

别人正在浏覽...

暗鎖暴犷陂官杮劄陳對成日價丑汙打街罵巷盜天達心蹬踏調年反派發死肥馬輕裘感心孤門黑髭髭橫生交洽解當解後驚蟄金田羁牽疾隙飓風具名寬曠蘭若唠咯良守立然流傷濾過馬镫盲風澀雨茅绹沒影眇茫木強牛笛諐殃窮形極相棄生阙焉驅奴曲線如律令時限順訪松明火梯亂完帳蔚跂僞俗逶夷窩裡翻相門灑埽曉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