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骈拇》:“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無所去憂也。”後以“慚鳧企鶴”喻對自己的短處感到慚愧,而羨慕别人的長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若夫器分有限,智用無涯,或慚鳧企鶴,瀝辭鐫思。”
“慚凫企鶴”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比喻因自己的短處感到慚愧,同時羨慕他人的長處。其核心在于強調正視自身不足,避免盲目比較。
2. 出處與典故
3. 字面解析
4. 用法與語境
5. 近義詞與延伸
提示:該成語較為生僻,現代使用時可結合上下文解釋,避免晦澀。
《慚凫企鶴》是一個成語,意指慚愧自責,形容過失或失敗後的懊悔和自責之情。該詞由幾個漢字組成,下面來分别解析。
1. 慚(cán):由心部旁和感部組成,共8畫。
2. 凫(fú):由鳥部和夫部組成,共5畫。
3. 企(qǐ):由人部和止部組成,共6畫。
4. 鶴(hè):由鳥部和隺部組成,共16畫。
《慚凫企鶴》這個成語的來源比較模糊,目前還沒有确切的記載。但根據該成語的詞義推斷,可猜測與鳥的行為有關。鳥是自由自在的生物,企鶴是優雅高潔的鳥類,而凫可能指的是白鹭,它們通常是形态低矮,且常常垂頭喪氣,形象比較慚愧。由于凫和鶴都是鳥類,所以聯想到鳥的行為來比喻人們因為錯誤或過失而感到羞愧自責。
《慚凫企鶴》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慚鳧企鶴。
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緻結構并沒有變化。
1. 他做了錯事後,内心充滿了慚凫企鶴之情。
2. 面對自己的無能,他感到十分慚凫企鶴。
1. 慚然:形容心生羞愧懊悔。
2. 企圖:有計劃、有目的地謀取某種目标。
3. 鶴立雞群:形容在衆人中突出出色,非常出衆。
4. 慚愧:因失職、失信、失貞等行為感到羞恥和内疚。
1. 慚愧:指因自己的過失或缺點而感到羞恥懊悔。
2. 自責:對自己的錯誤或過錯感到内疚和責備。
3. 懊悔:對過去的言行或決策感到悔恨和遺憾。
豪放:形容不拘小節,豁達灑脫。
無愧:指表現正直,自覺無愧。
誇誇其談:形容誇大其詞,說話不切實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