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娣姒的意思、娣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娣姒的解釋

(1).古代同夫諸妾互稱,年長的為姒,年幼的為娣。《爾雅·釋親》:“女子同出,謂先生為姒,後生為娣。” 郭璞 注:“同出,謂俱嫁事一夫。” 郝懿行 義疏:“娣姒即衆妾相謂之詞,不關嫡夫人在内。”

(2).妯娌。兄妻為姒,弟妻為娣。《爾雅·釋親》:“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 郭璞 注:“今相呼先後,或雲妯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鐘 郝 為娣姒,雅相親重, 鐘 不以貴陵 郝 , 郝 亦不以賤下 鐘 。”《南齊書·皇後傳·武穆裴皇後》:“後少與 豫章王 妃 庾氏 為娣姒, 庾氏 勤女工,奉事 太祖 、 昭後 恭謹不倦,後不能及,故不為舅姑所重。” 唐 李翺 《楊烈婦傳》:“婦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盡恭順,和於娣姒。” 清 曾國藩 《歐陽氏姑婦節孝家傳》:“諸娣姒次第入門,節母躬其難者,讓其易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娣姒是中國古代親屬稱謂體系中的特殊名詞,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娣姒(dì sì)在漢語中主要有兩種含義:

  1. 指兄弟之妻的互稱,即妯娌關系。《爾雅·釋親》記載:"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漢語大詞典》指出,兄妻為姒,弟妻為娣,合稱"娣姒"(來源:《漢語大詞典》)。
  2. 古代姐妹共嫁一夫時,姐姐稱"姒",妹妹稱"娣"。如《左傳·成公十一年》記載:"穆姜曰:'吾不以妾為姒。'"

二、詞源演變 該詞源于周代宗法制度,最初與"妯娌"同義。漢代鄭玄注《儀禮》時明确區分:"娣姒,兄弟之妻相名也。"至唐代,"妯娌"逐漸替代"娣姒"成為常用詞(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三、文化内涵 娣姒制度體現了古代家族倫理中"長幼有序"的禮法原則,如《新唐書·窦皇後傳》載:"娣姒皆貴,朝夕禮容。"這種稱謂在《紅樓夢》等古典文學作品中仍有沿用(來源:《中國禮制史》)。

四、現代使用 當代語言環境中,該詞主要保留于古籍研究和方言領域。2016年《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仍收錄此條目,标注為"古稱妯娌"(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

網絡擴展解釋

“娣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同夫諸妾的互稱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下,同嫁一夫的姐妹或女性親屬之間互稱“娣姒”:

例子:姐妹共嫁一夫時,妹妹稱“娣”,姐姐稱“姒”。


二、妯娌的互稱

指兄弟之妻之間的稱呼:

例子:南朝《世說新語》中記載鐘氏與郝氏為娣姒,彼此尊重。


補充說明

注: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6)提及娣姒為商朝人物,但此說法缺乏可靠文獻支持,建議以權威典籍解釋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悲寂布帊不遺餘力參兩嘗酎朝右乘理趁人之危次家促進待兔丹礫倒裳索領刀術定更鬥蟲段太尉逸事狀惡慝奮發向上高言共鮌鈎勒光儀挂錫黑光火滅煙消滬上簡易疾步記籍晶琅琅九宮十三調鋸子匡谏枯吻鲮鯉淩谇笭箵力學不倦冒眩名人命祀拿捏那畔懦謹鋪蓋卷琴童茕疚騷然上兵神而明之虱目魚說時遲,那時快熟脫四飯貪杯挑唇料嘴唯物武守獻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