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守衛武庫。《左傳·襄公九年》:“使 皇鄖 命校正出馬,工正出車,備甲兵,庀武守。” 孔穎達 疏:“兵甲器械藏於府庫,若今武庫,使具其守,守此武庫也。”
(2).可執守的武功。《左傳·襄公十年》:“女既勤君而興諸侯,牽帥老夫以至於此,既無武守,而又欲易餘罪。” 杜預 注:“無武功可執守。”
“武守”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守衛武庫
指負責保護存放兵器、戰車等軍事裝備的倉庫。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九年》的記載,其中提到“庀武守”(準備守衛武庫),孔穎達注疏解釋為“兵甲器械藏于府庫,若今武庫”。
可執守的武功
強調通過武力建立并維護的功績或地位。如《左傳·襄公十年》中“既無武守”即指缺乏可依仗的軍事功勳,杜預注解為“無武功可執守”。
古典文獻依據
兩個釋義均源自《左傳》:
現代引申理解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擴展為“軍事将領守衛邊疆”的象征意義,但這一說法更偏向文學化引申,未見于傳統注疏。
古典文獻中暫無直接例句,但現代仿古用法可見:
“比武守疆驅虎豹,論文說理寓詩詞。”(出自的造句示例)
“武守”在古籍中多為具象的軍事管理或功績概念,現代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左傳》原文或權威注疏(參考、2)。
《武守》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武力守衛、保衛。守指守衛、保護、捍衛的意思,而武則指武力、武裝的意思。因此,《武守》可以理解為以武力來保衛、守衛某個事物。
《武守》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左邊是“武”(wǔ)部,右邊是“宀”(mián)部。根據部首的位置可以得知該字的大緻發音和一些語義信息。同時,《武守》這個詞總共由12個筆畫組成。
《武守》這個詞來自于漢字發展演變的過程,并沒有一個明确的來源。在繁體字中,《武守》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包括字形和用法。古時候寫《武守》的字形與現代基本相似,但可能有一些細節上的不同。古代有許多紀錄和文化遺産,可以參考古籍和碑銘來了解古時候《武守》的寫法。
1. 他擔任武守,保護國家的安全。
2. 士兵們積極學習軍事技能,為了更好地履行武守職責。
武力、守衛、保衛、武裝、守護、防守
保衛、守護、捍衛
放棄、被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