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掛錫”。遊方僧投宿寺院。因投宿時把衣缽錫杖挂在僧堂鈎上,故稱。 唐 裴休 《贈黃蘖山僧希運》詩:“挂錫十年栖 蜀 水,浮杯今日渡 漳 濱。”《醒世恒言·佛印師四調琴娘》:“其時 佛印 遊方轉來,仍舊在 相國寺 掛錫。”《痛史》第二四回:“本廟的不過四五十人,近來倒是掛錫的客師甚多。”
“挂錫”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遊方僧人投宿寺院的行為。僧人将隨身攜帶的錫杖懸挂在僧堂鈎上,象征暫時駐留。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裴休詩句“挂錫十年栖蜀水”,後成為禅林常用語,與“挂搭”同義。
指在導線接頭處燙錫的工藝:
有資料提及該詞引申為“官員被罷免”的比喻,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佛教或電氣文獻,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衍生義。
注:如需了解具體領域(如佛教儀軌或電氣施工)的完整細節,可查閱相關專業文獻。
挂錫是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漢字詞語,其拆分部首是手和金,筆畫數為10個。該詞語的源自于古代玉雕技藝中的一種工藝稱為“挂錫”,即在玉雕作品上懸挂金屬片。
在繁體字中,挂錫的寫法為「掛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挂錫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古文字形中的「挂」有時候被寫為「掛」,而「錫」也常出現為「錫」或者「鈰」。
以下是幾個關于挂錫的例句:
1. 祖上留下的這塊挂錫玉佩代代傳承。
2. 展覽中陳列着各種古代挂錫工藝品。
3. 他巧手挂錫技藝,久負盛名。
挂錫的相關詞語:
1. 懸挂:指在高處用繩等懸挂物品。
2. 玉雕:指通過在玉石上雕刻出各種圖案和造型的藝術形式。
3. 工藝:指手工制作的技藝和過程。
與挂錫意思相近的詞語:
1. 挂金飾:指将金屬裝飾件懸挂在首飾或其他物品上。
2. 懸垂:指物體由于重力而向下垂。
3. 挂瓷器:指将瓷器陳設在牆上。
與挂錫意思相反的詞語:
1. 取下:指将物體從原處拿下。
2. 摘除:指拿下或卸除物品。
3. 脫離:指與原來的連接處分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