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兔的意思、待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兔的解釋

比喻墨守成規而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典出《韓非子·五蠹》 宋 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唐 歐陽詹 《送王式東遊序》:“予懷待兔之固,猶伺北闕寝書之報; 公範 見變豹之理,将東遊諸侯之國。” 宋 範仲淹 《臨川羨魚賦》:“亦猶射雉之子,即亡矢以胡為?待兔之人,非設罝而奚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待兔”是漢語中具有典故色彩的詞彙,源自《韓非子·五蠹》記載的“守株待兔”寓言。該詞由“待”(等待)與“兔”(兔子)組合而成,本義指守在樹樁旁等待兔子撞樹而死的行為,後引申為諷刺固守經驗、不主動進取的消極态度。例如《漢語大詞典》指出,“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狹隘經驗而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待兔”一詞的構成體現了古漢語單音節詞向雙音節詞發展的特征。其核心語義承載了農耕文化中“偶然性與必然性”的哲學思辨,《成語源流考》認為該典故反映了先秦時期法家反對墨守成規的思想主張。

現代語境中,“待兔”多作為成語的縮略形式使用。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釋義,該詞已衍生出“被動等待機遇”“缺乏創新意識”等新内涵,常見于批評消極工作态度的語境。在語義演變過程中,其貶義色彩逐漸強化,與“主動作為”“開拓進取”等現代價值觀形成鮮明對比。

網絡擴展解釋

“待兔”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寓言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待兔”的字面意思是“等待兔子”,實際用來比喻不主動努力,隻依賴運氣或機遇來獲得成功,或形容墨守成規、不知變通的行為。其核心思想是批評消極等待、不思進取的态度。

2.典故出處

成語出自《韓非子·五蠹》中的寓言故事:

宋國一農夫見兔子撞樹而死,偶然得到兔子後,便放棄耕作,整日守在樹旁等待下一隻兔子。結果再無收獲,田地也荒廢了。

這一故事通過“守株待兔”的情節,諷刺了妄想不勞而獲、因循守舊之人。

3.寓意與引申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現代應用

常用于教育或勸誡場景,提醒人們避免僥幸心理,如:

“市場競争激烈,若隻‘待兔’不創新,企業終将被淘汰。”

“待兔”不僅是一個成語,更蘊含深刻的文化警示,強調積極行動與靈活思維的重要性。如需了解更完整的典故背景,可參考《韓非子》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大八小白膠笆簍邊籴避嫌伯琴擦減充厭純淑賜休撮俏代官當攔點金乏術定問溝澆卦文孤茔故知河清社鳴紅蟹宦網火燙金勒康複抗擊考查阃才量處裡陌羅綳屢次三番麥壟麻縧猛厲汶濁缪書昵道排風品郎牽五挂四七星床善遇生稊神奸巨蠧獅虎當道手不乾淨水骨四離四絶素規條決鐵懶貼臉黈聰透平鄉郵享譽鮮裝袨服小堂名翕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