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燒火用的木柴,也叫劈柴。 周立波 《蓋滿爹》:“享堂裡的地上燒着一堆丁塊柴,煙焰飛騰。”
“丁塊柴”是一個具有方言特色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丁塊柴”主要作為方言詞彙使用,指代劈開的木柴,具有明确的生活場景指向性。如需更詳細的語言學分析,可參考《漢典》等專業詞典。
《丁塊柴》是一個固定搭配的成語,意為小塊木柴。在日常生活中,丁塊柴常用來作為火源以供取暖、做飯等。
拆分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木材有關。《丁塊柴》由6個字組成,共12個筆畫。
《丁塊柴》源于中國古代的《詩經·小雅·節南山》:“丁丁南山有丁者兮,實丁丁其猶未央。”其中的“丁丁”一詞指的即是丁塊木柴。
在繁體字中,“丁塊柴”保持不變,仍然寫作“丁塊柴”。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丁塊柴”的寫法為“丁塊柴”,字體更加古樸、形狀較為簡單。
1. 老農正在山上劈着一塊塊丁塊柴。
2. 冬天到了,我們需要大量的丁塊柴來取暖。
丁塊柴可以與其他詞組成不同的組詞,例如:
1. 丁柴塊
2. 木柴丁
3. 柴塊燒
與丁塊柴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
1. 小木材
2. 火柴
3. 燃料塊
與丁塊柴意思相反的詞語包括:
1. 大木柴
2. 樹樁
3. 火山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