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推讬的意思、推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推讬的解釋

(1).推引依托。 漢 徐幹 《中論·譴交》:“﹝ 桓靈 之世﹞下及小司,列城墨綬,莫不相商以得人,自矜以下士……把臂捩腕,叩天矢誓,推託恩好,不較輕重。”

(2).亦作“ 推托 ”。托故推脫或拒絕。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别集·祖傑》:“此事我已供了,奈何推托?”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夫人失信,推託别詞。” 清 李漁 《慎鸾交·谲諷》:“那禀告父母的話,大半還是推託之詞。” 冰心 《寄小讀者》十六:“可恨我一寫信要 中國 書,她們便有百般的阻攔推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推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礎釋義

  1. 推引依托
    指通過某種關系或理由作為支撐或依靠。例如漢代徐幹《中論·譴交》中提到的“推託恩好”,即通過強調“恩好”關系來建立聯繫。

  2. 托故推脫或拒絕(同“推托”)
    這是更常見的用法,指借故推辭或拒絕某事。宋代周密《癸辛雜識》中的例子“此事我已供了,奈何推托”即為此意。

二、結構及補充說明

建議

若需進一步考證詞義演變或具體語境案例,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或語言學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推讬

《推讬》是一個四字成語,表示把責任轉嫁給他人。該詞的拆分部首是“扌”和“言”,其中“扌”表示手的意思,而“言”表示言語的意思。

根據《漢字源流字典》的記載,推讬最早出現在清代乾隆年間的《署名論》,并在後來的文獻中廣泛流傳。這個詞原本是由空氣與土地的戰争中的“氛埃推讬”演變而來。

在繁體字中,推讬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無論是在何時何地,繁體字的形式都是保持不變的。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以分為隸書、篆書、楷書等等。在古代隸書中,推讬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例如,隋代的推讬字寫作“扌讬厺”。

以下是一些關于推讬的例句:

1. 他總是喜歡推讬責任,從不承擔自己的錯誤。

2. 不要把問題推讬給他人,要勇于面對并解決它。

除了推讬之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彙:

1. 推卸責任:表示把責任推給他人或脫離責任的行為。

2. 轉嫁責任:表示将責任轉移給他人,不承擔責任。

相對而言,與推讬意思相反的詞彙包括:

1. 承擔責任:表示主動接受責任,勇于承擔後果。

2. 甘于承擔:表示樂意承擔責任,不推卸責任。

通過以上的解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推讬的意思以及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例句。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