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口的意思、丁口的詳細解釋
丁口的解釋
(1) [capitation]∶ 人口稅
(2) [population] 指百姓
裡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聊齋志異·促織》
詳細解釋
(1).即人口。古代成年男子稱丁,女子及未成年男子稱口。《北齊書·文宣帝紀》:“丁口減於疇日,守令倍於昔辰。” 唐 韓愈 《寄盧仝》詩:“國家丁口連四海,豈無農夫親耒耜。”《清史稿·食貨志一》:“凡民,男曰丁,女曰口。男年十六為成丁,未成丁亦曰口。丁口繫於戶。”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五章:“在社會上越有地位聲光的人,甚至一般出人頭地的聰明才智之士的人家,越是丁口不旺。”
(2).指人口稅。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田制三》:“有 明 兩稅,丁口而外,有力差,有銀差,蓋十年而一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裡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産。”
詞語分解
- 丁的解釋 丁 ī 天幹的第四位,用于作順序第四的代稱: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園丁。 丁 ē 〔丁丁〕象聲詞,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的聲音。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網絡擴展解釋
“丁口”是古代漢語中的常見詞彙,主要有以下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含義
-
人口統稱
古代将成年男子稱為“丁”,女子及未成年男子稱為“口”,合稱“丁口”,即總人口。例如《北齊書》提到“丁口減於疇日”,韓愈詩中也有“國家丁口連四海”的描述。
-
人口稅代稱
明清時期,“丁口”常指按人口征收的賦稅。如《聊齋志異·促織》中“裡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以及清代文獻中“丁口繫於戶”的記載,均體現了其作為稅收依據的功能。
二、具體用法
-
清代戶籍制度
清代規定男子16至60歲為“丁”,婦女為“口”,合稱“丁口”,既是人口統計單位,也是征收丁銀、徭役的依據。
-
引申為“子女”
因“子”在古代可指兒女,部分文獻中“丁口”也代指子嗣,如提到“丁口代指子的意思”。
三、文學與曆史用例
- 文學作品:蒲松齡《促織》用“丁口”揭露官吏借征稅盤剝百姓,反映社會現實。
- 曆史記錄:唐代元稹詩句“丁口傳父言”中,“丁口”指代壯年男子,體現其人口統計功能。
四、現代延伸
現代方言或特定語境中,“丁口”仍可能指代家庭人口,但更多作為曆史詞彙出現于文獻研究或文學引用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制度或文獻案例,可參考《清史稿》《明夷待訪錄》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丁口(dīng kǒu)是一個意思豐富的詞語,它常用于描述一個家庭中隻有一個孩子的狀況。以下是關于丁口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丁口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一橫(丨)和一個口字旁(口),總計兩筆。
來源:丁口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詩歌中,用于形容人們的家庭隻有一個孩子。丁口這個詞的含義源于傳統家庭中多子多福的觀念,認為多子多孫可以延續家族血脈。
繁體:繁體字“丁口”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丁口可以寫作“丁口子”,表示“家庭中隻有一個孩子”。
例句:他是家裡的丁口,被父母溺愛得無可挑剔。
組詞:除了獨生子女(dú shēng zǐ nǚ)和丁口這兩個詞外,與丁口相關的詞彙還有:小家庭(xiǎo jiā tíng)、獨生子女政策(dú shēng zǐ nǚ zhèng cè)、單親家庭(dān qīn jiā tíng)等。
近義詞:丁口的近義詞有“獨生子女”和“單丁”,它們都指的是家庭中隻有一個孩子的情況。
反義詞:與丁口相對的是“多子家庭”,指的是有兩個或更多的子女的家庭。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