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帶的彩虹。《文選·陸機<拟青青陵上柏詩>》:“飛閣纓虹帶,曾臺冒雲冠。” 呂延濟 注:“言虹雲之依臺閣如冠帶焉。”
“虹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和用法如下:
發音:hóng dài(注音:ㄏㄨㄥˊ ㄉㄞˋ)
釋義:指“如帶的彩虹”,形容彩虹呈現長條狀或環繞物體的形态,常見于文學描寫中。例如《文選·陸機<拟青青陵上柏詩>》中的“飛閣纓虹帶,曾臺冒雲冠”,呂延濟注釋為“虹雲依臺閣如冠帶”,即用虹帶比喻彩虹環繞樓閣的景象。
部分資料(如)提到“虹帶”可比喻“人的眉目或眼角彎曲處”,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或誤傳,需結合具體文獻進一步考證。
虹帶是一個常見的詞彙,通常用來指代彩虹中的弧形部分。在中國日常生活中,虹帶也常用于比喻一種美麗而且讓人感到寬慰的景象。
虹帶由「纟」(糾結)部首和「帶」字組成。纟部作為左右兩側的部首,表示與線相關的意思。帶字由2筆構成,先寫一橫,再加上一豎,可以形象地表示出一個物體纏繞着另一個物體的樣子。
虹帶一詞的來源比較明确,是由兩個基本的漢字組成。在《康熙字典》中,可以找到虹帶的引申義,即弓的彎曲部位。
在繁體中,虹帶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由「纟」(糸)和「帶」字組成。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虹帶在古漢字中的寫法為「虹帶」,與現代字形略有差異。古代漢字的字形變化較多,但整體上,仍然能夠被現代人所辨認。
1. 我們在鄉村的田野上看到了一道美麗的虹帶。
2. 彩虹的虹帶将大地和天空連接在一起。
舞帶、護帶、腰帶、飄帶、頭帶
彩虹、弓月
黑白、陰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