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擔帶的意思、擔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擔帶的解釋

(1).原諒。 明 《殺狗記·吳忠看主》:“出於我無奈,非不用心,非不掛懷,望東人凡百事可憐擔帶。” 明 朱有燉 《繼母大賢》:“兄弟小哩,且擔帶他些。”

(2).承擔。 明 湯顯祖 《紫钗記·凍賣珠钗》:“俺傳消遞息須擔帶,把從頭訴與那人來。”

(3).指對疾病的承受。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 張君瑞 病懨懨擔帶不去,説不得凄涼,覰不得悽楚。”

(4).提挈,關照。 元 柯丹邱 《荊钗記·議親》:“要成就小兒姻親,全賴高賢擔帶。”

(5).牽帶,關系。 元 無名氏 《隔江鬥智》第一折:“多虧你決勝成功将相才,與妾身有何擔帶?敢勞動這酬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擔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多寫作“擔待”,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原諒、寬容
指對他人的過失或不足予以諒解。
例:明代《殺狗記》中“望東人凡百事可憐擔帶”,元代《荊钗記》也提到“全賴高賢擔帶”。

2. 承擔、負責
表示主動接受責任或任務。
例:明代湯顯祖《紫钗記》中“俺傳消遞息須擔帶”。

3. 承受(疾病或壓力)
特指對病痛的忍耐或負擔。
例:金代《董西廂》描述“張君瑞病恹恹擔帶不去”。

4. 提攜、關照
含有幫助、扶持他人的含義。
例:元代《荊钗記》中“全賴高賢擔帶”。

5. 牽涉、關聯
指事物之間的連帶關系。
例:元代《隔江鬥智》中“與妾身有何擔帶”。

總結
“擔帶”在古文獻中多用于戲曲、小說,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通常以“擔待”替代,尤其在口語中表示“包容、諒解”之意。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釋以獲取更精準的語境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擔帶的意思

擔帶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能夠承擔物品或責任的帶子或裝置。

拆分部首和筆畫

擔帶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7。

來源和繁體字

擔帶的來源是由手和帶組成的。在繁體字中,擔帶的寫法是擔帶。

古時候漢字寫法

擔帶在古時候的寫法是「擔帶」。

例句

1. 老李以那條寬而堅固的擔帶把行李箱捆紮好。

2. 她的堅忍擔帶着整個家庭的重負。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擔帶包、擔帶式背心、擔帶制服。

近義詞:負重帶、背負帶。

反義詞:解脫、卸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