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孤的意思、三孤的詳細解釋
三孤的解釋
指少師、少傅、少保。《書·周官》:“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 孔 傳:“此三官名曰三孤。孤,特也。言卑於公,尊於卿,特置此三者。” 蔡沉 集傳:“三孤雖三公之貳而非其屬官……公論道,孤弘化;公燮理陰陽,孤寅亮天地;公論於前,孤弼於後。公孤之分如是。”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材能》:“計策之能,術家之材也,故在朝也,則三孤之任,為國則變化之政。”《明史·職官志一》:“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參見“ 三少 ”。
詞語分解
- 三的解釋 三 ā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叁”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孤的解釋 孤 ū 幼年死去父親或父母雙亡:孤兒。遺孤。托孤。孤寡鳏獨(孤兒,******,無妻或喪妻的人,年老無子女的人)。 單獨:孤單。孤獨。孤立。孤僻。孤傲。孤茕(單獨無依然)。孤介。孤身。孤危。孤芳自賞。孤苦伶仃
專業解析
三孤是中國古代官職體系中的重要稱謂,特指少師、少傅、少保這三個高級官職的合稱。其詳細釋義如下:
-
官職構成與地位:
- 三孤是僅次于“三公”(太師、太傅、太保)的中央最高級官員。
- 其品秩通常為正一品或從一品,地位尊崇,被視為國君的輔弼重臣。
- 與三公合稱“公孤”,是朝廷的核心決策層成員之一。來源:《周禮》、《通典·職官典》。
-
職責與象征意義:
- 三孤的核心職責是輔佐天子,尤其在道德教化和治國方略方面提供指導。
- 具體分工上:
- 少師:主要負責輔導太子(儲君),傳授治國經驗和知識。
- 少傅:側重于培養太子的品德修養和行為規範。
- 少保:主要職責是保護太子的人身安全與健康。
- 其設立體現了古代政治制度中“尊師重道”和“以德治國”的理念,象征着對道德規範和教育的高度重視。來源:《尚書·周官》、《漢書·百官公卿表》。
-
曆史沿革:
- 三孤之制最早可追溯至周代,是周禮規定的官制之一。
- 後世曆代王朝(如漢、晉、隋、唐、宋、明等)大多沿襲或參考此制設立類似官職,雖然具體名稱、品級和實權在不同朝代有所變化,但“三孤”作為天子重要輔臣的象征意義和崇高地位一直得以保留。
- 尤其在明代,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常作為加官、贈官或榮譽虛銜授予功勳卓著的重臣,以示恩寵,其實際行政職能可能弱化,但社會地位極高。來源:《明史·職官志》、《曆代職官表》。
-
詞源與字義:
- “孤”在此處非指“孤兒”,而是取其獨特、尊貴、輔佐之意。
- 鄭玄在注釋《周禮》時解釋:“孤,特也。言其尊特。”意指三孤地位獨特尊貴,是天子身邊不可或缺的輔佐者。
- 孔穎達在《尚書正義》中進一步闡釋:“孤,特也。言其卑于公,尊于卿,特置此三者。”明确了三孤位于三公之下、衆卿之上的中間地位。來源:《周禮注疏》(鄭玄注)、《尚書正義》(孔穎達疏)。
-
現代意義:
- 作為曆史官職,“三孤”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于實際官職體系。
- 它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研究、古代典章制度探讨、曆史文化類文章以及涉及古代官制的詞典、辭書(如《漢語大詞典》、《辭源》)中,是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的重要概念。來源:《漢語大詞典》、《辭源》。
網絡擴展解釋
“三孤”是中國古代官職體系中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和演變如下:
一、基本定義
三孤是少師、少傅、少保的合稱,屬于周代官制中的高階職位,位列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之下,作為三公的副職,輔佐君主治理國家。其地位“卑于公而尊于卿”,即低于三公但高于九卿(《通典》卷二十)。
二、曆史沿革
- 周代起源:最早見于《尚書·周官》,記載周成王設立三孤以“貳公弘化”,即輔助三公弘揚德化。
- 秦漢至南北朝:秦代廢除,北周時期複置。
- 宋代發展: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重新設立,作為次相輔政的職位。
- 明清演變:成為虛銜榮號,無固定員額,僅作為榮譽象征。
三、職能與别稱
三孤與三公共同承擔“論道經邦,燮理陰陽”的職責,具體分工為:
- 三公主導國家大政方針;
- 三孤負責具體實施與教化。
三孤在曆史上也被稱為“三少”(如《國語辭典》提及)。
四、文獻依據
- 《五經異義》記載三孤為三公副職;
- 《尚書·周官》明确其設立目的;
- 三國時期劉劭在《人物志》中提及三孤的職能與政治作用。
注意:
部分網絡解釋将“三孤”誤作成語,形容孤獨無助(如),此為現代引申義,與古代官職無直接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擺蕩倍多昌朝長統陳編稱歎塵意臭肉來蠅抽頭出婦刍薪澹灎大言鬥魁發怒穿冠府曹敷暢趕到剛然高級小學蛤蚧彀弽很命晦藏回溯湖绉江隩嘉向加薪沮議叩頭巋巍蜫蟲羅茵麻辣慢欺慢易梅園新村面若死灰鳴奏閩荒女尚書女織男耕偏宮籤堤搶行青曠欽矚麴豉鼩鼱仁人君子入室操戈三佞山賊時賢誓要説下速香唯阿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