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口的意思、丁口的详细解释
丁口的解释
(1) [capitation]∶ 人口税
(2) [population] 指百姓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促织》
详细解释
(1).即人口。古代成年男子称丁,女子及未成年男子称口。《北齐书·文宣帝纪》:“丁口减於畴日,守令倍於昔辰。”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国家丁口连四海,岂无农夫亲耒耜。”《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男曰丁,女曰口。男年十六为成丁,未成丁亦曰口。丁口繫於户。”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五章:“在社会上越有地位声光的人,甚至一般出人头地的聪明才智之士的人家,越是丁口不旺。”
(2).指人口税。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三》:“有 明 两税,丁口而外,有力差,有银差,盖十年而一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輒倾数家之产。”
词语分解
- 丁的解释 丁 ī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丁 ē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口的解释 口 ǒ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网络扩展解释
“丁口”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词汇,主要有以下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含义
-
人口统称
古代将成年男子称为“丁”,女子及未成年男子称为“口”,合称“丁口”,即总人口。例如《北齐书》提到“丁口减於畴日”,韩愈诗中也有“国家丁口连四海”的描述。
-
人口税代称
明清时期,“丁口”常指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如《聊斋志异·促织》中“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以及清代文献中“丁口繫於户”的记载,均体现了其作为税收依据的功能。
二、具体用法
-
清代户籍制度
清代规定男子16至60岁为“丁”,妇女为“口”,合称“丁口”,既是人口统计单位,也是征收丁银、徭役的依据。
-
引申为“子女”
因“子”在古代可指儿女,部分文献中“丁口”也代指子嗣,如提到“丁口代指子的意思”。
三、文学与历史用例
- 文学作品:蒲松龄《促织》用“丁口”揭露官吏借征税盘剥百姓,反映社会现实。
- 历史记录:唐代元稹诗句“丁口传父言”中,“丁口”指代壮年男子,体现其人口统计功能。
四、现代延伸
现代方言或特定语境中,“丁口”仍可能指代家庭人口,但更多作为历史词汇出现于文献研究或文学引用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制度或文献案例,可参考《清史稿》《明夷待访录》等原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丁口(dīng kǒu)是一个意思丰富的词语,它常用于描述一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的状况。以下是关于丁口的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丁口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一横(丨)和一个口字旁(口),总计两笔。
来源:丁口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诗歌中,用于形容人们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丁口这个词的含义源于传统家庭中多子多福的观念,认为多子多孙可以延续家族血脉。
繁体:繁体字“丁口”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丁口可以写作“丁口子”,表示“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
例句:他是家里的丁口,被父母溺爱得无可挑剔。
组词:除了独生子女(dú shēng zǐ nǚ)和丁口这两个词外,与丁口相关的词汇还有:小家庭(xiǎo jiā tíng)、独生子女政策(dú shēng zǐ nǚ zhèng cè)、单亲家庭(dān qīn jiā tíng)等。
近义词:丁口的近义词有“独生子女”和“单丁”,它们都指的是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
反义词:与丁口相对的是“多子家庭”,指的是有两个或更多的子女的家庭。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您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