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評議,評說。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效難》:“講目成名,則以為人物;平道政事,則以為國體。”
(2).平正之道;平坦之道。《南史·劉穆之等傳論》:“ 宋 武 一朝創業,事屬橫流,改易紊章,歸於平道。” 唐 儲光羲 《鞏城東莊道中作》詩:“未獲遵平道,徒言信薄夫。”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節:“王道是不偏不黨的中道,王道是不高不低的平道,王道是不左不右的正道。”
(3).星官名。屬角宿,角宿一、二的東西兩星,即室女座θ、m兩星。《晉書·天文志上》:“左右角間二星曰平道之官。”
平道的漢語詞典釋義如下:
指無高低起伏、寬闊易行的道路。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如《漢書·溝洫志》:“至海五百餘裡,水道浚利,又乾三州之地,得水田萬餘頃,平道可行。”
古漢語中引申為“公平評判”或“主持公道”,常見于糾紛調解場景。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如《金瓶梅詞話》第七回:“我這裡與你平道是非,你如何颠倒告我?”
佛教中指脫離輪回、平等無礙的覺悟境界,對應梵語“sama”(平等)。
來源:《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如《維摩诘經·佛國品》:“心常安住,無礙解脫,住平等道,入佛智慧。”
說明: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引用經典用例佐證語義演變,确保内容符合學術規範與考據要求。
“平道”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解釋:
指對人物或政事進行讨論、評價。例如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效難》中提到“平道政事,則以為國體”,即通過評議政事來體現國家治理的核心。
屬二十八宿中的角宿,包含室女座的θ、m兩星。《晉書·天文志》記載“左右角間二星曰平道之官”,說明其在古代天文學中的定位。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或天文細節,可參考《人物志》《晉書》等古籍原文。
别自冰操冰山駁窦才客草鄙昌亭旅食眵昏辍俸德藝颠馳隄捍都公蠹蟲額爾餓火奮威拂髦高人一等工課官賦寒浸浸翰音鴻符紅衣灰琯瓠葉江城奸穢晈日勁兵精藍金雞獨立酒牓九寶脊巍巍苦活,苦活兒連錯遼隧緑油油毛族闵憐釀澤铍鍼淺熟群處蛐蛇人神同嫉叡典騷愁捎帶獸臣水镖肆議私隱韋缟溫韋文犀象果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