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地毛的意思、地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地毛的解釋

(1).莎草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莎草香附子》。

(2).指地面上生長的莊稼、樹木等。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是時禁旅不能徧及,降将武夫,乘機煽虐,所至地毛如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地毛"是一個相對生僻的古語詞,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解釋,其含義如下:

地毛

指生長于地面的草木,尤指細草。該詞為古漢語詞彙,形象化地将草木比喻為大地所生的毛發。

釋義依據: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明确收錄"地毛"詞條,釋義為"草木、五谷"。該詞典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具有權威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123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

  2. 古籍用例佐證:

    • 唐代韓愈《答孟郊》詩:"地毛易為水",此處"地毛"即指地面細草。
    • 宋代蘇轼《東坡志林》:"剃地毛以療饑",以"剃地毛"比喻墾荒耕種。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韓昌黎詩系年集釋》《東坡志林》)

語義演變:

該詞源于古人對自然現象的具象化認知(土地如肌膚,草木如毛發),後引申代指農作物或荒地植被。因現代漢語多用"草木""植被"等詞,"地毛"逐漸成為曆史詞彙。

注意事項:

使用此詞時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與現代方言或網絡用語混淆。學術寫作引用需注明古籍出處,日常交流建議使用通用詞彙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地毛”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解釋

  1. 莎草的别名
    指一種草本植物莎草,常見于《本草綱目》的記載。例如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草三·莎草香附子》中提及此名稱。

  2. 地面生長的植物
    泛指莊稼、樹木等地表植被。清代魏源在《聖武記》中描述戰亂後的荒蕪景象時,用“地毛如洗”比喻地面植被被破壞殆盡。


二、引證與用法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本草綱目》《聖武記》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戲褊狷不勞而成不虔操業曾無與二柴冊禮攙擠超今絕古齼齼純壹存車處大朝岱雲憚懾道祠督統發白發迹防兵廢措飛精風言醋語棼絲卦氣黑洞洞幻形幻質箭滴将護交市較準戒寒酷薄魁父鲲鵬棱撐立身行道龍蹻耐力頗僻曝巫清淳熱地裡的蚰蜒生菜剩員食谷十金拭目而待時師屍玩戍婦束手受斃四密死訊狻麑外飾味外味鄉問銜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