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傳說中能變化的大魚和大鳥。語本《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賦》:“察蟭螟於蚊睫,觀鯤鵬於北溟。” 唐 杜甫 《泊嶽陽城下》詩:“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羅惇曧 《文學源流·周秦諸子總論》:“冥靈大椿之壽,朝菌蠓蚋之夭,鯤鵬之大等喻,《列子·湯問篇》語,《莊子·逍遙遊》引之。”
(2).古代傳說中的大鵬鳥。即鲲魚變化成的鵬鳥。 宋 蘇轼 《催試官考較戲作》詩:“鯤鵬水擊三千裡,粗練長驅十萬夫。” 清 汪懋麟 《洗象》詩:“豈同龍馬負,徒作鯤鵬想。” 梁啟超 《過渡時代論》二:“惟當過渡時代,則如鯤鵬圖南,九萬裡而一息, 江 漢 赴海,百千折以朝宗。”
鲲鵬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經典意象,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鲲鵬最早見于《莊子·逍遙遊》,由"鲲"(大魚)和"鵬"(巨鳥)組成。據記載,北方深海中的鲲魚可化為鵬鳥,體型極其龐大:"鲲之大不知幾千裡""鵬之翼若垂天之雲",展現超越常規的生命形态。
二、神話形象特征
三、哲學象征意義 在道家思想中,鲲鵬代表: • 自由境界:突破形體限制,實現絕對逍遙(《莊子》核心思想) • 精神超越:暗喻人類突破認知局限,追求更高維度存在 • 陰陽轉化:魚鳥形态轉換體現道家"物化"哲學觀
四、文化影響 該意象被後世廣泛引用: • 李白《大鵬賦》以大鵬自喻豪情 • 李清照詞作借其表達沖破束縛的渴望 • 現代常以"鲲鵬展翅"比喻宏偉志向
需注意,雖然《山海經》提及禺疆形象,但嚴格來說鲲鵬典故應追溯至《莊子》。其文化内涵已超越原始神話,成為中華文化中追求精神自由的經典符號。
鲲鵬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出現的一種巨鳥,它的象征意義十分豐富。鲲鵬代表着巨大和強大,被認為是天地之間最大的生物。
鲲鵬這個字可以拆分為兩部分,在古代漢字的構造方法中,它的部首是鳥,鲲字的部首是魚,并且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
鲲鵬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一篇中,描述了一隻巨大的神鳥,“騎鲲鵬以遨遊九萬裡,終不振翼”。在中國古代壁畫、雕塑和文學作品中,鲲鵬經常被描繪為巨大而威嚴的存在。
鲲鵬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沒有變化,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隨着時代的演變而改變。關于鲲鵬這個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并且在不同的古代文獻中會有不同的字形變化。
1. 傳說中的鲲鵬翺翔于天空,猶如一座移動的山峰。
2. 他的才華是如此之大,就像是一隻鲲鵬展翅飛翔。
1. 鲲鵬般:形容巨大和強大。
2. 鳥翔魚躍:形容景色或情形的美麗和生動。
鸾鳳、鳳凰、巨鳥
雀小鸠小、細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