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帝的符命。指令為天子。《北齊書·文宣帝紀贊》:“ 天保 定位,受終攸屬。奄宅區夏,爰膺帝籙。”
帝籙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帝”與“籙”組合而成,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義溯源
“帝”指古代君主的稱號,象征至高統治權(《說文解字》釋為“王天下之號”);“籙”本指道家記載天命、符命的秘文冊籍(《玉篇》載:“籙,圖籙,祕籙也”),後引申為帝王受命的符瑞記錄。兩字結合,特指象征帝王正統性的天命文書。
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史書及道教典籍。如《後漢書》提及“赤帝籙運”暗喻漢朝承火德而生,唐代《太上洞淵神咒經》則以“帝籙”強調君主與天道的關聯,體現古代“君權神授”的政治觀念。
文化内涵
“帝籙”融合了儒家天命觀與道教符箓文化,既作為政權合法性的象征,亦被賦予禳災祈福的宗教功能。如宋代祭祀儀式中,帝王需依“籙”行典以昭告天命。
引用來源:
“帝籙”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與曆史背景如下:
“帝籙”讀作dì lù,由“帝”和“籙”組成:
該詞最早見于《北齊書·文宣帝紀贊》:“天保定位,受終攸屬。奄宅區夏,爰膺帝籙。”
句意:文宣帝(高洋)順應天命,在“天保”年間确立帝位,成為統治中原的天子。此處“帝籙”強調帝王權力源自天命的合法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典文學作品中,用于描述古代帝王的權力來源或天命傳承。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例句,可參考《北齊書》等史籍原文或漢語大詞典。
猜憚彩印塵躅鋤犂攢射豐雍剛镞扢抖抖庋縣绲淆函首豪品胡賴見象椒頌家庭道德祭告矜傲凈潔九齡袓厲巨量蓮像淋浴李廷珪墨流駛流湍買道泯絕谟猷騎曹輕河輕齎清結頃刻酒邱樊球杖衢壤攘雞攘貪熱疾任良忍辱求全孺子是麼失心瘋勢樣視濯手不釋書嗣訓嘶戰酸疼歲口頭半天,頭半天兒慰問品葦杖夏宮下辣手狹小下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