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帝的符命。指令为天子。《北齐书·文宣帝纪赞》:“ 天保 定位,受终攸属。奄宅区夏,爰膺帝籙。”
“帝籙”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与历史背景如下:
“帝籙”读作dì lù,由“帝”和“籙”组成:
该词最早见于《北齐书·文宣帝纪赞》:“天保定位,受终攸属。奄宅区夏,爰膺帝籙。”
句意:文宣帝(高洋)顺应天命,在“天保”年间确立帝位,成为统治中原的天子。此处“帝籙”强调帝王权力源自天命的合法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古典文学作品中,用于描述古代帝王的权力来源或天命传承。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例句,可参考《北齐书》等史籍原文或汉语大词典。
帝籙(dì lù)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字组成。帝指的是统治者、君主,籙指的是祭祀的道具或仪式。因此,帝籙可以解释为君主进行祭祀仪式时所使用的道具或仪式。
拆分部首和笔画帝籙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帝王社会。君主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会进行祭祀活动以祈求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帝籙作为祭祀的道具或仪式,是这里的一个象征。
在繁体字中,帝籙的写法和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字体形状上略有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书法中,帝籙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变化。但是,由于这些写法现已较少使用,因此很难找到详细的资料。
例句1. 我们在国庆日的时候需要准备帝籙进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2. 古代的帝王常常亲自持帝籙,向神灵祈求国家繁荣。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