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tupidest person] 最愚笨的人
臣雖下愚。——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極愚蠢的人。《論語·陽貨》:“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後漢書·李固傳》:“ 固 狂夫下愚,不達大體。” 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6*言6*書》:“先王之法,所以待人者盡矣,自非下愚不移之才,未有不能赴者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枉了你是個讀書明理之人!這種不過是下愚所為罷了。”
(2).謙詞。用作自稱。 三國 吳 華覈 《奉敕草對》:“猥命草對,潤被下愚。”《紅樓夢》第一二○回:“下愚當時也曾與他往來過數次,再不想此人竟有如是之決絶。”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下愚漢語 快速查詢。
“下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極愚蠢的人”,常用于形容智力低下或缺乏見識的人,同時也可作為自謙之詞。以下是詳細解析:
“下愚”既可客觀描述愚笨之人,也可作為謙辭使用,需結合語境判斷。其背後蘊含古代對智慧層級的認知,以及儒家提倡的謙遜自省态度。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可參考《論語》《谏太宗十思疏》等典籍。
《下愚》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比自己愚笨、不聰明的人。在這個詞語中,“下”代表低下、不如,而“愚”表示愚笨、無知。
《下愚》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一是“一”字邊,它屬于撇捺類部首;二是“心”字旁,它屬于虛實旁部首。《下愚》共有5個筆畫。
《下愚》一詞的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可追溯到《左傳》中的記載。“下愚”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下愚」,字形基本相同,隻是書寫方式有所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下愚》在古代漢字中的書寫方式會略有變化,不過整體的字形結構保持基本一緻。
1. 他由于智商低下,常常被人戲稱為“下愚”。
2. 這個人不僅智商低下,而且做事也很愚蠢,可以說是個徹徹底底的下愚。
與《下愚》相關的組詞有:
- 下等(表示低下、不如)
- 愚昧(表示愚笨、無知)
- 愚蠢(表示愚笨、愚昧)
與《下愚》近義的詞語有:
- 愚笨(表示愚昧、不聰明)
- 癡呆(表示愚昧、智商低下)
- 愚昧(表示愚笨、不懂事)
與《下愚》反義的詞語有:
- 上智(表示聰明、高明)
- 上等(表示高級、優秀)
- 聰明(表示智慧、靈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