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貪的意思、攘貪的詳細解釋
攘貪的解釋
排除貪欲。 唐 盧肇 《宜州新興寺碑》:“但學者不能窒慾攘貪,遺名去利,弗捨有漏而思住無為耳。”
詞語分解
- 攘的解釋 攘 ǎ 侵奪,偷竊:攘羊(指暴露親人的過失,語出《論語??子路》中的“耳父攘攘,而子證之”)。攘奪。攘竊。攘善(掠人之美)。 推,排斥:攘斥。攘除。攘夷(抵禦外國侵略)。 煩亂:攘攘(紛亂)。擾攘。
- 貪的解釋 貪 (貪) ā 求多,不知足:貪玩。貪杯(過分好喝酒)。貪婪。貪污(利用職權非法地取得財物)。貪戀(十分留戀)。貪心。貪圖。貪財。貪求。貪權。貪欲。貪得無厭。貪贓枉法。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攘貪”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rǎng tān,其核心含義為排除貪欲。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整體釋義
“攘貪”由“攘”和“貪”兩字組成:
- 攘:本義為“排除、抵禦”,如“攘除”“攘外”。
- 貪:指“貪欲、貪婪”,即對物質或名利的過度追求。
組合後,“攘貪”意為通過主動行動摒除内心的貪念,強調對欲望的克制與淨化。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盧肇的《宜州新興寺碑》:“但學者不能窒慾攘貪,遺名去利,弗捨有漏而思住無為耳。”。此句指出修行者需通過“攘貪”來擺脫世俗欲望,追求精神超脫。
三、用法與語境
- 道德修養:常用于描述個人修身養性,如“學者需以攘貪為修身之本”。
- 宗教哲學:佛教、道教文獻中多用于強調摒棄貪念以達至無為之境。
- 現代延伸:可引申為對物質主義的批判,如“社會需倡導攘貪之風”。
四、相關詞語
- 近義詞:克己、去欲、戒貪
- 反義詞:縱欲、貪婪、沉溺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唐代盧肇的《宜州新興寺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攘貪
攘貪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抵制貪婪,戒除貪心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攘的部首是手,它由8畫組成;貪的部首是貝,它由7畫組成。
來源
攘貪一詞來源于《莊子·逍遙遊》:“故謂攘除黜陟之行為;攘者,别去也。”意為摒棄弊病,除去貪婪之心。這個詞在古代經書中經常被使用,被視為一種道德的要求。
繁體
攘貪的繁體字是攘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攘貪在古文字裡的寫法是攘貪。
例句
1. 真正的英雄應該有攘貪除惡的精神。
2. 在工作中,我們要攘貪守廉,不為私利而損害公共利益。
組詞
除貪、攘除、貪圖
近義詞
除弊、去惡
反義詞
圖利、貪得無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